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湖北病毒专家“生物战”揭秘

时间 : 2023-05-26 投稿人 : 永杉 点击 :

提要

湖北病毒专家“生物战”揭秘 | 植物病虫害

在松毛虫、蚊子等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省的病毒专家们悄然打响了一场“生物战”。与“大规模杀伤”式的“化学战”相比,“生物战”采取的是以“毒”攻“毒”的“精确打击”战术,不仅成本低廉、战果突出,而且也不会伤及环境及其他“无辜”。那么,生活中令人闻之色变的病毒和细菌,是如何在专家手中成为消灭害虫的利器的呢?

松毛虫肆虐

仿佛“火烧”林场

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松毛虫灾,在1997年间的我省应城团山林场突然爆发了。

无以数计的松毛虫向毫无抵抗能力的松树林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人在林中站立时,耳边一片‘噼噼啪啪’的声音,不是风声,也不是火苗燃烧的声音,而是松毛虫啃食松叶的声音,十分恐怖!”9月5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彭辉银教授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不到半个月,疯狂蔓延的松毛虫把嫩绿的松针吃得精光,四季常青的松树林变得一片枯黄。“远望如火烧,近看虫满树。”

松毛虫灾又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而列为森林十大病虫害之首。

当年的应城团山林场正是遭遇了这样的“无烟的森林火灾”,一场森林的浩劫似乎已注定无可挽回了。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时隔一个月之后,林场的松林并没有被毁灭,相反,先前横行肆虐的松毛虫却突然从疯狂进攻变得“偃旗息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松毛虫在进行“毁灭之战”前的一次集体“休整”吗?外界的人们对此迷惑不解。直到2年后,“饱经沧桑”的松林恢复了鸟语花香时,谜底才最终揭开。原来,当年的林场为对付虫灾,首次使用了我省科学家研制的一种“秘密武器”——“生物导弹”。

那么,“生物导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秘密武器”,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赤眼蜂当“天使”

“生物导弹”显神奇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大多采用喷洒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化学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会危及其他生物甚至人类,并导致环境污染;其二,使用化学农药效率较低,必须反复使用,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彭辉银教授告诉记者。“据有关实验测定,喷洒的病毒制剂中,真正能对害虫起作用的只占1%,65%流失在空气和土壤当中,34%被作物吸收了,即99%都白白浪费了。”为了减少这种浪费,科学家开始利用鸟类传送病毒,后来利用蜜蜂传递病毒,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把病毒比作“弹头”的话,现在缺少的就是一种能有效运载这种“弹头”准确攻击害虫的工具。这个“运载工具”在哪里呢?

1991年,彭辉银教授开始研究利用一种专门在昆虫卵内寄生的昆虫天敌——赤眼蜂作为媒介运送病毒。经过3年的努力,“生物导弹”研制成功。赤眼蜂的定向性很强,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害虫卵作为它的寄生卵,因此,它最终扮演了“运载工具”的角色。

彭辉银课题组用柞蚕卵来繁殖赤眼蜂,并将自己研制的病毒专用剂型接到柞蚕卵表面。当赤眼蜂咬破壳从柞蚕卵里爬出来时,每个大小才1毫米的赤眼蜂身上,可粘上数百个病毒。有了足够数量的赤眼蜂,再加上昆虫病毒,“生物导弹”就可以合成了。

一枚“生物导弹”外表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纸盒,在里面存放着60多粒表面附着昆虫病毒的柞蚕卵;平均按每个柞蚕卵孵化出60只赤眼蜂,每一只赤眼蜂携带100个病毒计算的话,一枚“生物导弹”就可以释放出36万个病毒。使用“生物导弹”可以使害虫幼虫患病,在种群中诱发病毒流行病,从而大面积控制了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实验证明,生物导弹“制导方向”准确,除了目标害虫,决不会“伤及无辜”,对人畜等生物没有任何危害。而且实施方法也简单,只需将半个火柴盒大小的“生物导弹”,挂在树木一人高处即可。根据测算,只用5枚“生物导弹”就可控制一亩范围内的松毛虫,比传统喷洒农药的成本还要低,而且持续期长,一年使用多年受益。“当年,我带着研究组携带研制的第一代‘生物导弹’赶赴应城团山林场对付松毛虫灾时,林场的职工一开始都表示怀疑,说‘我们过去使用那么多化学农药都不管用,这玩意儿能杀死害虫吗?’”彭辉银教授笑着回忆。实际上,多年过去了,该林场都没再发生过大规模虫灾。

据介绍,装上不同病毒“弹头”的“生物导弹”,能广泛用于农、林、果、蔬、茶等植物害虫的防治。近年来,科技人员利用“生物导弹”技术,分别在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辽宁等省进行应用推广,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病毒“生物导弹”,平均防治害虫效率在81%以上,比传统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提高工作效率40倍,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该项成果也让彭辉银教授先后获得1995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湖北省昆虫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05年度全国技术发明二等奖。

生物灭蚊

地震灾区显威力

今年5月19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后,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往地震灾区时,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也向灾区捐助了一批重达5吨的特殊物资。这批物资不是食品,不是生活用品,也不是药品。“但绝对是当时灾区急需的物资。”该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批特殊物资抵达灾区后,很快在四川德阳、绵阳、什邡、广汉等地派上了用场。

这究竟是一批什么特殊物资呢?事后,当人们从电视新闻上看到灾区广泛进行的卫生防疫工作时,谜底才得以揭开。原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无偿捐助的是一批专门用于生物灭蚊的“细菌武器”,正式的名称叫做“C3—41杀蚊幼乳剂”。“大灾之后往往伴随重大的疫情爆发。杀灭蚊子,是防止疫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病毒所的专家告诉记者。  6月10日,地震重灾区四川省什邡市爱卫会的负责人给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打来电话:“贵所援助我们的‘细菌武器’效果非常好。现在灾区的防疫压力依然很大,希望贵所继续支持,最好能同时派专家亲临指导防治工作。”

6月11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应什邡市的求助,将第二批“细菌武器”运抵什邡。随后,由该所闫建平、蔡全信、朱晓阳3位专家组成的生物防治小组也奔赴什邡,参与指导当地的卫生防疫工作。实践证明,“细菌战”在灾区取得了辉煌的灭蚊“战果”,得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评价。

以毒攻毒

大量蚊子“暴病身亡”

那么,蒙着神秘面纱的“细菌武器”到底是什么?何以有如此大的灭蚊威力和作用?“细菌武器”又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灭蚊‘细菌武器’是人类与蚊子长期斗争演化而来的产物。”9月5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张用梅研究员向记者讲述了灭蚊“细菌武器”的来历。

“蚊子是多种人类传染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黄热病、裂谷热和登革热等,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每年全球有几百万人被夺去生命。”张用梅研究员告诉记者,人类与蚊子的斗争可追溯到古代,然而那时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手段消灭蚊子。

国内有没有类似的灭蚊菌种呢?如果有,这种细菌又会在哪里存在呢?张用梅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当时想,我们国家这么大,地形、气候、物种都多样化,肯定存在更优良的菌种。”张用梅说。要获取菌种,唯一途径就是从自然界中去寻找。此后,张用梅和同事去外地出差时,都要带上必要的工具,每到一地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流连于污水塘和荒山土坡之间。他们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采集死蚊子,希望从中发现致死蚊子的病菌;二是从污水塘中挖烂泥,因为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污泥里,那里很可能存在杀蚊的病菌。

他们采集样品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历时16年,收集了无数个样品,分离出菌种上万株。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他们终于从湖南长沙一个污水塘中采集的污泥里,分离出第一个优良的球形芽孢杆菌菌株。“有虫处必有天敌”的自然法则也最终得到验证。之后,第二个优良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于1997年得到。实验证明,这两株菌的杀蚊毒力是国外同类菌株毒力的2—3.5倍,其杀蚊活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后,专家们用这两种细菌分别制成了杀蚊剂,其中,用球形芽孢杆菌制成的杀蚊剂被命名为“C3—41杀蚊幼乳剂”,成本仅为化学杀虫剂的1/3,3毫升细菌液可消灭1平方米水面蚊子幼虫,因而被国际上称为“最有潜力的杀蚊菌株”。“这两种细菌虽然都很‘毒’,但其定向性非常强,只针对蚊子幼虫,对其他生物和环境却没有任何危害。”张用梅研究员告诉记者,两种“细菌武器”的使用方法是,将杀蚊剂按一定比例洒入水塘中,细菌就会“侵蚀”到蚊子幼虫体内,将幼虫的肠道破坏得“千疮百孔”,从而使蚊子幼虫“暴病身亡”。

“武汉的蚊子品种主要是库蚊和伊蚊。库蚊俗称黑蚊子,仅在夜间攻击人;伊蚊俗称花蚊子,白天攻击人。”病毒所的专家向记者介绍,武汉水面多,污染水面也多,蚊子的滋生地更为丰富。如果武汉能进行大规模生物灭蚊,蚊虫将减少90%以上。

相关文章

  • 江苏育出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
    江苏育出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

    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利用“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立项,开展抗病优质新品种选育,最近刚通过鉴定的草莓新品种“宁玉”,不仅品质优异,而且抗炭疽病能力强,有望解决草莓种苗供应紧缺难题。 据介绍,与江苏省当前几大草莓主打品种相比“宁玉”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明宝”和“丰香”,与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品种“红...

    1706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 玉米露顶的原因与防治
    玉米露顶的原因与防治

    玉米露顶是指玉米雌穗苞叶比穗轴短,包不住穗轴而使一部分穗轴暴露在外。玉米露顶后露顶部分籽粒会被鸟类危害,造成减产,所以要尽量减少玉米露顶现象的发生。玉米露顶是因为玉米各个时期的生长不平衡造成的,玉米雌穗苞叶与穗轴虽然同时发育生长,但苞叶先停止生长。当苞叶生长时玉米受旱,或长期阴雨天气,光照、温度不足...

    2409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咋用农药才科学
    咋用农药才科学

    目前,我省各地的蔬菜生产因为有了各级农技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而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用农药仍存在许多问题,据笔者下乡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望广大菜农朋友以此为鉴。农村最基层种植人员大多不懂植保病虫测报技术。打药凭传统经验或按照一定的间隔期打药。一年下来,打二、三十次药,这样投资多...

    2761 病虫害防治 农药种类
  • 不可轻视菠菜花叶病
    不可轻视菠菜花叶病

    菠菜病毒病,又名花叶病。主要由蚜虫(特别是桃蚜)传播,其次是通过机械和接触传播。植株被害后,从病株心叶开始出现叶脉褪绿,以后心叶萎缩呈花叶,老叶提早枯死脱落影响产量,植株卷缩成球状。春旱或秋旱、杂草丛生、蚜虫多、早播、施肥不足、管理差、中耕松土、机械或人工管理接触多、浇水少、土壤干燥,或不清洁田园一...

    1367 果树种植科普 蔬菜种植知识
  • 杨树大斑溃疡病为什么是一种危险性病害?怎样防治?
    杨树大斑溃疡病为什么是一种危险性病害?怎样防治?

    杨树大斑溃疡病是杨树干部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较普遍。病害发生发展迅速,一旦发病就很难扑灭,可造成大面积死亡。该病危害杨树主干及侧枝,症状常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异。主干及修枝口处,常为梭形大型病斑;叶痕、皮孔及侧枝处,大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发病初期,树皮色泽变暗, 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大...

    2255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棉花烂铃综防技术
    棉花烂铃综防技术

    棉花烂铃与健铃比,衣分和绒长分别降低22.8%、23.4%,强度下降49.3%,产量直接损失1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一、烂铃原因1.密度过大棉花密度增加,造成棉花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能力降低。2.管理不当由于套种方式、地膜覆盖等措施导致生育期提前,初絮期与8月阴雨天气相...

    988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近几年,江西丰城市的葡萄发展迅速,从2004年起,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市已发展到了333.3公顷,在我们平时观察中,发现葡萄的霜霉病发生比较严重,针对这个病情,我们就按照各地的经验及发生的病情,总结了一套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方法,以飨读者。霜霉病是南方葡萄产区五大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在...

    2388 种植知识 蔬菜种植科普
  • 防治黄瓜白粉病
    防治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为真菌性病害,各地普遍发生,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受害,但以生长后期受害较重。现将黄瓜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做一简要介绍。一、危害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开始叶面上长有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逐渐向外缘扩展,形成边缘不...

    411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大花蕙兰疫病、软腐病防治
    大花蕙兰疫病、软腐病防治

    日本杂交种大花蕙兰在厦门华侨引种园和缤纷兰花场等地的栽培历史已有16年了。在栽培过程中,遇到过许多病、虫、小动物危害。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将观察记载的病虫害情况及防治对策做了总结,在此提供兰友作参考。大花蕙兰栽培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对空气湿度要求比较高,一般相对湿度要达到80%至90%。但湿度大时如...

    590 农药使用技术 病虫害防治
  • 果树食心虫要早防早治
    果树食心虫要早防早治

    果树食心虫是蛀入果实内为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包括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等。药物防治树下地面防治当幼虫出土达到始盛期时,应开始第一次地面施药。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300倍液,均匀喷洒在树盘内,也可喷施于树下地面上,杀虫效果均很好。对于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等均可...

    2536 农药使用技巧 病虫害防治
  • 西瓜白粉病防治
    西瓜白粉病防治

    病原也是―种真菌,在土表越冬,主要由空气和流水传播。当田间相对湿度大,温度在16℃~24℃时,容易流行。植株徒长,蔓、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均有利于发病。症状是:初时在叶片上出现白色纤细的霉点,以叶片正面为多,逐渐向四周扩展。环境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连成―片,使全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

    2418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稀释农药要讲究科学方法
    稀释农药要讲究科学方法

    农药正确的稀释方法是保证药效正常发挥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笔者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现许多农户在配制农药药液时忽视了这一环节。不仅降低了药效,还造成人力和农药的巨大浪费。为此,现对各种剂型农药的稀释方法介绍如下,以方便农民在稀释农药时能够正确地采取相应的方法。1 液体农药的稀释方法根据药...

    323 农药名字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如何对付花盆中的蚁
    如何对付花盆中的蚁

    白蚁、蚂蚁对盆花危害很大,它既蛀干,又破坏植株的根系,造成植株对营养、水分吸收和传送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植株长势差、萎蔫甚至死亡。现介绍几种防治蚁害的方法。 消除蚁源 盆花要远离蚁穴。如发现盆土内已有蚁,先循着蚁的爬行路线,找到蚁巢,用水淹、火烧、喷药等办法予以消灭。再在蚁巢和蚁的爬行路线上撒一些石灰...

    901 农药名字 病虫害原因
  • 黄瓜根腐病防治措施
    黄瓜根腐病防治措施

    症状:成株期,近地的茎上病斑呈水渍状,稍凹陷,后腐烂,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该病为害根部,不向上发展。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从无病株上采种或用50度的温水浸20分钟消毒。2.苗床消毒选用无病的土壤作苗床或50%代森铵200—400倍液浇灌苗床土壤。3.利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4.药剂...

    2747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防治
  • 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10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

    240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