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又名田薯、大薯等。福建俗称莳、莳芋,北方称山药。炭疽病是山药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造成重大损失。
1症状
炭疽病在福鼎市于7月上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达高峰。此时正值地上茎叶旺长及地下块茎膨大盛期,被害后立即停长,甚而全株枯死。先在叶脉上生褐色凹陷小斑,后扩大变黑为不规则形的大斑块,中心呈褐色,并散生黑色小粒(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茎上发病先从近地面处生黑褐色斑点,后也凹入,潮湿时病斑上现同心圈纹,并分泌绯红色粘质物(分生孢子)。先落叶后枯茎,再烂蓣。
2菌原
病害是由薯蓣盘长孢菌(GloeosporiumpestisMassee)侵染而引起的。病菌能直接从植物表皮侵入,而致全株发病。主要以菌丝附着于被害体靠近地表处越冬,次年自此进行广泛传染。
3防治方法
1)种蓣处理。在无病地选留蒂头下周根系发达、块茎下部膨大光滑的“柴档蓣”、“扫帚蓣”、“汇山蓣”留种较抗病,并用稻草、茅草等包扎捆绑结实,少量的挂在厨房或近烟囱边;大量的则须挖山洞或入地窖保温(10~18℃)过冬。春播时切块后催芽前,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渍15min,取出后即沾草木灰,然后进行燃热物温床催芽育苗(上盖薄膜)。
2)挂蔓栽培。利用山坡、梯田、台地种植,让其4~5m的藤蔓均匀散开攀缘后壁坎生长,加强光合作用;平地栽培则应搭棚架或篱笆墙支撑分蔓挂藤,以利通风透光,提高抗病力。
3)实行轮作。因田间病残组织不易清除,须避免连作,断其再侵染途径。新垦荒地或前作甘薯,种植薯蓣头年皆不发病,且特别高产。一般与他科作物轮作1~2a即可,若进行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好。
4)水肥调控。薯蓣虽耐旱,其生长盛期亦需充足湿度。结合人畜肥攻头时应多浇水,以N∶P∶K=1∶2∶3在7~8月间1次性追施,能防止未老先衰、徒长染病。并培土盖草保湿,促使地上地下部分协调生长,提高抗病力。
5)药剂防治。全苗后用1∶1∶120波尔多液喷雾2次;发病初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效果显著。
6)拔除病株。发生严重地块,应拔除病株烧毁并兼治斜纹夜蛾、猿叶虫、卷心螟等害虫,以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达到治虫防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