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是芦山县传统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公顷以上。飞仙关,凤禾一带的二黄姜(又名飞凤盘指姜)多年来由于产于生态良好之地更因鲜香味辣,无农药残留,安全卫生而在成都市场上分得一席之地,更远销藏区,与茶叶一样成为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农产品。但由于芦山降雨丰沛,姜瘟病危害严重,导致生姜品质下降,产量不稳,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在1992~2003年间,产地批发价格浮动于0.3~8元/公斤之间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因此姜瘟病是一值得重视的病害。
生姜姜瘟病主要危害生姜根茎,茎叶也能受害,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的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有污白发臭汁液,最后全部腐烂,唯剩姜皮,整株叶片由下而上萎蔫枯萎反卷,最后枯死。
据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罗怀海研究员等认为,姜瘟病原细菌主要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olanacarumsmith),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spp)作为次生致病菌可加重姜瘟病危害。受潜伏浸染的姜块在贮藏运输中引起姜块腐烂。我们芦山测报站在2003~2004年度生姜露地越冬试验中也分离出以上病原菌菌株,培养的姜瘟病原菌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株在谷氨酸培养基变褐。ph5.5~8.0均能生长。
据四川农业大学文成敬教授等认为姜瘟菌菌株能浸染茄子、辣椒、番茄、烟叶、花生与马铃薯等农作物,能利用3钟木碳醇的甘露醇、山梨醇。带菌种姜和土壤土壤致病菌丰富是姜瘟病病发的浸染源,水是传播姜瘟的主要媒介,姜瘟的发生一般是在20~31℃时最适宜,连作土地发病严重。
据山东省莱芜农科所调查,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和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姜瘟发病重,而施用腐熟的豆饼肥却能抑制姜瘟病的发生。而用99%氯化苦4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杀灭姜瘟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大多数土壤有益微生物,严重影响了生姜生长。
据此我们认为,生姜作为耐肥高产浅根作物,由于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营养,必然导致土壤微生物重组,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和数量造成不良影响,有选择地让生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是恢复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手段之一,而把姜瘟病的预防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确保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存在造成对姜瘟病原菌的位点抢占和拮抗,从而控制姜瘟病的流行和蔓延也不失为一种经济上的选择。
因此近年来,我们从寻求有关防治姜瘟的特效杀菌剂逐步转向采取“农业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并对魔芋、山药、黄姜等块根块茎作物病害预防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选用无病种姜并与em菌肥或农大哥生物肥或保得生物肥、益生菌、青枯净(微生物制剂)等拌种,在姜种周围创造土壤有益微生物富集空间。
二、普遍推广腐杆灵+秸杆还田技术为生姜创造质丰富、土层疏松、通透性好的生存空间。
三、针对块根块茎作物忌氯需钾的实际情况,对姜地全面补充硫酸钾和微量元素,为生姜创造营养丰富均衡全面的生长空间。
四、姜地间种玉米,并开好排水沟,既遮荫又减轻姜螟危害并保证生姜生长期内不受涝、不受渍、不受旱。
五、防治姜瘟病生姜出苗后勤检查一旦发现病苗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周围病苗并销毁,对病窝用博医2000倍液或45%代森铵2000倍液,青枯净2000倍液或天威3号、绿亨7号等广谱杀菌剂灌根。切断姜瘟病传染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