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柳树叶斑病的方法:
一、苗木不宜过密,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
二、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三、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柳树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植物资料网柳树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一、苗木不宜过密,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
二、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三、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柳树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植物资料网柳树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幼苗猝倒发生在幼苗出土后至苗茎木质化前.一般是栽植1个月内的苗木。此时苗茎幼嫩,尚未木质化,病菌自根颈处侵入,产生褐色病斑,渐扩大成水渍状病斑,病菌在幼苗根颈组织内蔓延,使组织坏死,根颈部腐烂、缢缩.幼苗迅速倒伏,为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苗木猝倒病是由土壤中的立枯线核菌引起。病菌多从表层土壤侵入幼苗的...
2539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知识【病原】病原为根腐线虫和草地线虫。这2种线虫严重危害麝香百合,以前者危害更严重,分布也较广泛。【发生规律】病原线虫由鳞茎的残根和耕作时土壤的移动传播,对大田生产影响极大,尤其是当鳞茎不挖出,继续留在土中2个生长季节时,线虫的密度很大,可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全田植株被毁。...
1290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越夏番茄现在正处于开花坐果期,由本段时间植株生理特点以及高温天气决定,番茄茎基腐病发病严重。现将这种病害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本病由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越冬,腐生性强,可在土中生存2-3年,导致番茄大苗或结果初期植株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为40-42℃。 一、症状...
821 种植指南 蔬菜种植指南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犬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有2型,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较为多见,主要特征有4点:①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0~41℃;②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初呈黄色或灰黄色,而后转为番茄汁样,气味腥臭,特别难闻;③在呕吐、腹泻之后,即呈现明显的脱水症状,衰弱、消瘦,精神沉郁,眼...
640 农药名字 病虫害图片水稻干尖线虫病一般使用0.5%盐酸溶液、40%杀线酯乳油或线菌清溶液浸种,或2%天达阿维菌素叶面喷雾。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病原体为贝西滑刃线虫(稻干尖线虫),以成虫或者是幼虫的状态潜伏在谷粒的颖壳和米粒间,当浸种时开始活动,播种后,稻干尖线虫游离于水中或者是土壤中,其中大部...
534 水稻 农作物种植 农作物一、猝倒病 1、症状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该病发生后,短期内子叶往往未萎蔫仍保持绿色,而根部表皮腐烂呈褐色。在高湿度苗床中或连阴雨天气时,开始只是个别幼苗表现症状,几天后以...
2548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一、葡萄:在伤流前即2月底前,必须完成冬季整型修剪,3月底前枝蔓必须完成绑扎工作。新建葡萄园于3月中旬前完成高标准定植工作。继续修剪葡萄架,调换架面锈坏铁丝,重新拉紧,必须在3月底完成。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对板结土壤应迅速松土,雨后趁土壤潮湿时可用赐保康有机液肥0.5~1kg兑水200~300倍喷...
1695 种植科普 果树种植指南秋季花卉病虫害的种类主要有: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介壳虫、蚜虫、蓟马、天牛、木蠹蛾、粉虱、斑潜蝇、螨类(红蜘蛛、跗线螨)、线虫等。叶斑病主要为害茶花、桂花、榆树、兰花、凤梨、罗汉松、散尾葵等,一般病叶率为15%—30%,重的达50%以上。黑斑病主要为害月季、玫瑰、菊花等,花卉受害较...
2050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一、识别葡萄黑痘病又名萎缩病。俗名黑斑,是葡萄的重要病害。其主要表现症状为:(1)叶片。叶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毫米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2)果实。果实在着色后不易受此病侵染。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
384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教学4月以来是小麦进入营养和生殖生长并重时期,即穗分化期。进入此期后是小麦需肥、需水最多时期,也是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危害最重的时期,同时也是小麦根系活力开始下降,即黄根增多、白根减少、根系吸肥、吸水能力降低的时期。因此,在拔节孕穗肥的基础上,还应在穗分化期到孕穗期,即4月上中...
1136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英文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