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马铃薯瓢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时间 : 2023-07-10 投稿人 : 鼎泓 点击 :

张志勇 王贵卿 鲁传涛

马铃薯瓢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 植物病虫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郑州 450002)

雷铁栓

(洛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洛阳 471002)

摘 要 :针对马铃薯瓢虫近年来猖獗发生以及对该虫认识不足的现状,就该虫寄主范围、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发育生物学、种群特征及生态对策,经济阈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适时早收、调整作物布局等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体系,其特点是简单、易行、高效,并很快被群众所接受。

关键词: 马铃薯瓢虫 IPM 技术体系

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是我国北方常见的茄科蔬菜害虫。建国初期的农业发展纲要曾将其列为主要防除对象[1]。80年代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马铃薯----玉米等作物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为该虫终年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合适的繁殖、越冬场所,该虫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在北方地区再度猖獗[2]。从1988年开始,针对研究中的不足,以豫西山区为基地进行了马铃薯瓢虫综合防治的有关研究,建立起了该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马铃薯瓢虫IPM的支撑研究

1.1 马铃薯瓢虫寄主范围的再认识

过去一直认为该虫以取食马铃薯为主,且“只有取食马铃薯叶片后方能繁殖”[3]。 经过3年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证明:马铃薯瓢虫田外食料植物至少有13科29种,其中茄、龙葵、蔓陀萝、枸杞等植物为其适宜寄主,成虫取食后可正常产卵繁殖。菜豆、番瓜、玉米花丝可被该虫取食,虽然取食后产卵量有所下降,但这类植物为马铃薯收获后成虫越冬前提供了食物桥梁,保障了该虫越冬的营养来源[4]。

1.2 马铃薯瓢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1989~1991年对该虫在马铃薯田内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抽样调查,采用I、CA、Iδ、M*/m、M*-m、L*/C(1+m)、λ等多种指标分析证明,该虫卵块、幼虫、蛹成虫3种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一代卵块、幼虫的聚集主要由于与成虫产卵场所选择性有关。该虫在田间呈双重个体群聚集形式,成虫小个体群面积为0.44~0.70m2,大个体群为1.10~1.30m2,卵块、幼虫小个体群面积分别为0.44~0.90m2和0.66m2,大个体群面积与成虫相当[5]。对五点式、双对角式、平行线式和棋盘式取样结果比较证明,棋盘式抽样方式代表性最强。3种虫态在各种密度(X,头/株)下抽样量为(t=1.96 D=0.3):

N成=44.78/X+48.48

N卵=53.32/X+44.46

N幼=66.67/X+3.91

1.3 发育生物学

1.3.1 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定温饲养结果表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马铃薯瓢虫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在15℃、20℃、23℃、25℃、28℃、30℃条件下,卵期分别为13.81、5.84、5.34、4.43、4.32和4.17天;幼虫分别为40.09、26.81、17.75、13.53 、12.60和12.68天;蛹分别为13.48、6.61、5.70、4.32、4.11和3.98天。其中幼虫发育速度在高于28℃下稍有下降趋势,表明高温对该虫态发育有抑制作用。

1.3.2 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 根据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结果,应用直接优化法(李典谟,1986)获得了该虫不同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卵、幼虫、蛹、全世代的C值分别为:10.43℃、9.48℃、9.35℃和9.14℃;K 值分别为68.66日度、239.20日度、75.14日度和607.22日度,据此对豫西山区主害代一代幼虫和成虫进行了发生期预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对全年发生各代数推算却高于实际观察代数,说明马铃薯瓢虫的发育存在着高温抑制现象。

1.3.3 发育与湿度的关系 保湿饲养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卵在低于RH50%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孵化。在RH50%~90%条件下,卵期逐渐缩短,以RH90%最为适宜。幼虫最适湿度1~4龄分别为RH75%、RH65%、RH65%、和RH50%,在此条件下,各龄幼虫发育最快,历期最短,湿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发育湿度,发育速率减缓,历期延长。同样,蛹的最适湿度为RH65%[6]。

1.4 种群特征及生态对策

对马铃薯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20℃、23℃、25℃下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Ⅰ型,在28、30℃下接近DeeveyⅡ型,与Odum的B1型十分吻合。在25.7℃下种群倍增时间(t)最短,在26 ℃和28℃下种群分别有最大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此外,该虫生存环境相对稳定,食性相对单一,种群大小随时间推移渐趋平衡,个体较大,繁殖有延迟现象,寿命较长(1~2年/代) 且有种内竞争现象(成虫在密度过高时取食其产下的卵),因此,可以认定该虫的生态对策为K型[7,8]。

1.5 经济阈值(ET)及防治决策研究

人工接虫笼罩法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虫量(X,头/株) 与产量损失率(Y)存在如下关系:

Y幼=0.41427+0.88676X (r=0.9843**)

Y成=0.29875+0.59549X (r=0.9735**)

且成虫(X1)和幼虫(X2)间有如下为害当量关系:

X1=0.19399+1.48913X2

据此,由Chiang (1979) 方法确定出豫西山区马铃薯瓢虫防治指标为越冬代成虫4头/代,一代幼虫为3头/株。在此基础上,根据药剂种类、防治次数、防治效果、天敌存活率等指标,利用TOPSIS法进行多目标防治决策研究证明,当地一般年份一个生长季节中化学防治一次综合效益最佳,防治适期为幼虫盛期至盛发期[9,10]。

  2 技术体系的建立

豫西地区马铃薯种植区马铃薯-玉米间作为其主要栽培方式。山区群众为了弥补蔬菜不足,在田边、地头广泛种植番瓜、茄子、西红柿等菜用作物,许多地方还习惯于在玉米田内撒播菜豆、豇豆等豆类作物,使得马铃薯植株老化成熟后,马铃薯瓢虫就近转株取食玉米花丝、菜豆叶片、花器、番瓜叶、花,茄子和西红柿叶片,完成越冬前的补充营养,致使越冬成虫营养丰富,抗寒力提高,虫量较大且死亡率较低;另一方面,马铃薯成熟后,群众习惯于等到植株枯黄后才收获,给化蛹于叶片上的越冬代成虫的顺利羽化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多数成虫可顺利羽化,并就近转移取食,进而择地越冬,增加了越冬虫源数量,为翌年大发生埋下了隐患。根据这一情况和对该虫的基本研究,我们认为IPM技术体系应以简便、易行、高效为基本原则, 因该虫生态对策为K型,应走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路线。 经过几年来不断总结和完善,建立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主要措施如下:

2.1 适时提前收获,沤秧灭虫,减少越冬虫源

在豫西地区,马铃薯瓢虫以一年发生1代为主。多数一代幼虫7月上中旬老熟化蛹在马铃薯植株上,此时马铃薯块茎已经膨大成熟。监测马铃薯瓢虫化蛹高峰,适时提前收获7~10天,及时沤秧灭虫, 不仅产量不减,还可杀死大量蛹期虫态,有效地减少越冬基数。豫西山区群众习惯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获,现在提倡7月中旬收获, 即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2 调整作物布局,切断食物桥梁

减少马铃薯田块四周瓜类、茄科蔬菜插缝种植现象,改种马铃薯瓢虫不喜取食的包菜、豇豆等蔬菜,减少间作玉米田内插花种植的菜豆,阻断玉米花丝吐出前和老化后马铃薯瓢虫继续取食的食物桥梁。

2.3 清洁田园,减少越冬场所

马铃薯田内外及四周枯枝落叶下是马铃薯瓢虫越夏潜伏及越冬的主要场所,及时清除薯秧及落叶,可迫使该虫向田外转移,因该虫飞翔力不强,辗转反复,死亡率大增,同时增强了天敌对其的控制作用,减少越冬虫量。对田块四周山坡背风向阳场所集中搜寻清除,放牧踩坡能有效地杀死集中越冬的部分成虫。

2.4 加强虫情测报

每年5月开始,定期田间棋盘式取样调查,每块田10点左右, 每点5株,将要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发出虫情预报,随即用药防治。 或采用序贯决策方法,决定防治适期。

2.5 适时药剂防治

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2.5%敌杀死5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参 考 文 献

刘崇乐. 华北几种二十八星瓢虫的辨识和Epilachna openculata 新种记述. 中国科学,1950,1(1):159~164

魏鸿均. 马铃薯瓢虫与马铃薯甲虫发生动态. 昆虫知识. 1995,32(3):187~188

华南农学院主编. 农业昆虫学(上).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张志勇,雷铁栓,李定旭,等. 马铃薯瓢虫寄主植物的初步研究. 马铃薯杂志,1993,7(2):96~99

雷铁栓,张志勇,吕金刚,等. 马铃薯瓢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洛阳农专学报,1993,13(2):34~39

Zhang Zhiyong.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28- spotted ladybird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西北农业学报 1997,6(1):30~34

张志勇,刘绍友. 马铃薯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17(2):33~38

张志勇. 温度对马铃薯瓢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4(2):61~659.

张志勇,端木通知,李振国,等. 马铃薯瓢虫防治决策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5(1):33~36

李定旭,张志勇,雷铁栓,等. 豫西山区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马铃薯杂志,1996,10(3):147~150

相关文章

  • 防治桃树缩叶病
    防治桃树缩叶病

    桃树缩叶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以危害嫩枝和幼果。一般在4—5月发病,每年只发生一次。果实发病时变红,病部肿大,绒毛脱落,表面光滑。农业防治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进入结果期的桃园,做好土壤、肥料、水分管理,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严重的桃园及时施肥、灌水,喷洒“瓜果壮蒂灵”,以增强树势...

    1945 农药名字 种植病虫害原因
  • 君子兰炭疽病-花卉病虫害
    君子兰炭疽病-花卉病虫害

    名称:君子兰炭疽病目录1.相关图片2.分布与危害3.症状3.病原4.发生规律5.防治方法6.防治药械相关图片君子兰炭疽病分布与危害国内外各大洲也广为分布症状最初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如发生在叶缘处则呈半圆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在潮湿...

    920 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牡丹褐斑病
    牡丹褐斑病

    牡丹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后期发生。 症状: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一般直径为3-7毫米大小的圆斑。一叶中少时1~2个病斑,多时可达30个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变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细小黑点,放大镜下绒毛状,具数层同心轮纹。相邻病斑合并时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整个叶面全变为病斑而枯死。叶背面...

    2601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技术
  • 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白粉病是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大部分花木均会感染此病。大棚种植植物发病更加严重,轻则植株生长不良丧失经济和观赏价值,重则全株死亡。白粉病的种类很多,但各种白粉病在症状、危害、发病流行方式和防治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症状特点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形小斑,边缘...

    922 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小麦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吸浆虫、粘虫、穗蚜、麦叶蜂等。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要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按照防治指标,选择对路农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还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以发挥其控害作用,力争把主...

    1543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 夏季兰花的病虫害管理
    夏季兰花的病虫害管理

    夏季兰花病虫害的防治。夏季是虫害,病害的高发期,对病虫害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把握发病规律,抓住防治最有效时期,对症下药是防治兰花病虫害的原则,兰花常见的病害有: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病害和寄生性虫害,常用的灭菌药吕有: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锌、农用链霉素等,可选其中两三种药物交替使用。,每月...

    2062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除草剂混用的注意事项
    除草剂混用的注意事项

    1.在充分了解除草剂特性的基础上,根据除草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除草剂进行混用。2.一般情况下,混用的除草剂之间应不存在拮抗作用。在个别情况下,可利用拮抗作用来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但应保证除草效果。3.混用的除草剂之间应在物理、化学上有相容性,既不发生分层、结晶、凝聚和离析等物理现象,有效成分也...

    2535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技巧
  • 西瓜种植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
    西瓜种植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

    西瓜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西瓜病虫害问题,其中保护地西瓜病虫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炭疽病、根结线虫病、蔓枯病、白粉病、温室白粉虱、潜叶蝇等,西瓜种植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让我们来学习下。1、立枯病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中期,通过雨水、流水、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17~2...

    954 农作物种植管理
  • 百合的炭疽病
    百合的炭疽病

    百合炭疽病危害植株的叶、茎、花,造成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价值。症状: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心淡黄色,边缘紫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中央稍下陷。花瓣上病斑浅褐色,变薄。受病花梗变黑。感病鳞茎一般发生于外层鳞片上,有时也发生在内鳞片上。发病初期鳞片上产生浅褐色、不规...

    370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多措施防治丝瓜烂花
    多措施防治丝瓜烂花

    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北马范村的訾师傅是种丝瓜的能手,他在防止丝瓜烂花方面总结出一套经验。 防止缺素造成花器受损 訾师傅说,丝瓜烂花和植株缺素有很大关系,缺硼会造成丝瓜柱头发黑,很多菜农会当成侵染性病害防治。花器受损后无法补救,只能提前预防。在丝瓜开花前用硼砂500倍液或志信硼肥1500倍液喷雾,能防...

    547 病虫害原因 农药
  • 莲藕易发的病害综合防治方法
    莲藕易发的病害综合防治方法

    莲藕在生长旺期,是各种病害发生高峰期,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莲藕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下面青瓜网青瓜小编将莲藕易发的病害综合防治方法分享如下: 一、莲藕易发病害 1、莲藕腐败病 又名黑根病、藕瘟。是莲藕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一般在耕作层浅和水浅的老藕田及连作田易发病,影响结藕而减产。它是由藕球茎状镰状菌...

    57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怎样防治苦瓜白绢病
    怎样防治苦瓜白绢病

    怎样防治苦瓜白绢病?苦瓜白绢病是真菌病害。可引致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来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病株产生绢丝状菌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

    1157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芥菜黑腐病防治措施介绍
    芥菜黑腐病防治措施介绍

    芥菜可以腌制食用或是种子做成芥末食用,全株都可以入药,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种植芥菜一般病害不多,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芥菜的黑腐菜是经常发生的,并且病菌在多种环境下都可以生存。所以就要重视起来,接下来会简单的介绍一下黑腐病的防治。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但全株都可以发病,一般会从伤口或是柔嫩部分入侵。受害...

    48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怎样提高保护地的消毒效果
    怎样提高保护地的消毒效果

    利用现有的土地进行保护地生产,是提高产值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为了推进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实现蔬菜产业的现代化,农民增产增收。对种植三年以上的大棚或日光温室土传病害日趋严重,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根结线虫病、土壤板结、酸化,有的植株死秧后查不出病因的现象,实际是土壤盐渍化造成的盐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1729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种植病虫害原因
  • 如何防治棉花盲蝽象和枯萎病
    如何防治棉花盲蝽象和枯萎病

    一、棉花播种期。棉农要重点防治苗病、枯萎病等。棉农可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皖棉53、科棉6号、皖杂5号、中棉53号、中棉48号等和包衣种子。育苗移栽棉田选择无病田或客土制钵育苗,确保营养钵土不含枯、黄萎等病菌;苗床土掺混恶霉灵、多菌灵、敌克松等进行苗床消毒;使用大钵育苗,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

    337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英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