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桂花叶蟎,瘤皮红蜘蛛,柑橘红蜘蛛。
【目科】真蟎目、叶蟎科。
【学名】Panonychus citri
【分布】上海、福建、台湾、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甘肃、宁夏、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云南等地区。
【危害对象】桂花、桃花、樱花、蔷薇、玫瑰、月季、白玉兰、紫荆、山茶、天竺葵、象牙红、一品红、海棠、美人蕉、万寿菊等花木。
【危害征状】以幼螨、若螨、成螨吮吸叶片、嫩枝、幼果、花蕾等汁液危害;受害部位先褪绿.后呈现灰白色斑点,叶片失去光泽,造成落叶、落花和落果,嫩枝枯死;对桂花的危害,除影响长势和提前落叶外,还会导致花期缩短,花量明显减少,以致失去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1)成螨:雌成螨体广卵圆形,背面隆起,侧面呈半球形,紫红色,背部有红色疣状突起,背毛呈刚毛状,着生在疣突上,故有“瘤皮红蜘蛛”之称,足4对,雄成螨体小于雌螨,腹末略大,成菱形,橘红色或棕褐色,足略长于雌螨。
(2)卵:圆球形,略呈扁平。卵顶中央有刚毛状卵柄,初产卵鲜红色。
(3)幼螨:体色多为淡红色或黄色,足3对,其中2对生于前半体上,1对生于后半体上。
(4)若满:形状。色泽与成蟎相似。第一次蜕皮后为若满,足4对。第二次蜕皮能分辨雌雄体,雄体腹末略呈楔形。幼螨和前、后期若螨在蜕皮之前,各有一个静止期。
【发生规律】在江苏苏州地区观察,按发育起点温度和各代发育的有效积温推算,在桂花上一年发生11代左右,世代重叠。以卵和成螨在枝条裂缝处及叶背上越冬;此螨完成一代时间,随温度差异而有所不同,在26~28℃气温下,完成一代需24~28天。
雌成螨与雄螨交尾后,第二天即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蟎平均产卵为32~63粒。雌成螨可以孤雌生殖,但其后代均为雄性。卵多产在叶片及嫩枝、叶片上,以叶背主脉两侧为多。幼螨孵出后即能活动。幼螨蜕皮时,一般位于叶背边缘和叶片中脉处。当温度高于30℃时,部分前期若螨不经过后期若螨期,即变为雄成螨;此螨在夏季高温时发生较少,危害轻;在春、秋适温时发生多,危害重。在湿度上,比较干旱的条件下,有利用螨的发生和发展。在植株上,一般是树冠南面多于北面,外围多于内层。在叶片上活动,光照强时多在叶背上;反之,则多在叶正面。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可喷施1%灭虫灵乳油3 000~5 OO0倍液,或50%三环锡(普特丹)5 000倍液,或90%灭螨胺900倍液,后两种具有抑制卵的孵化作用。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四川等地饲养繁殖释放尼氏钝绥螨,在益害螨比例为1:(5~10)的情况下,有良好的防治效益;还有深点食蟎瓢虫、塔六点蓟马、圆果火赤蟎等。(记者 苗木种植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