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草原蝗虫的发生原因,今后采取的对策是:应以改变草原生态环境为主,结合草原改良和草场有偿承包的逐步实施,切实加强草原建设工作,增加草原植被盖度,使蝗虫的生境条件有所改变,控制发生数量,降低密度,减轻危害。在此基础上,以化学防治为主,并辅之广泛开展生物防治与综合治理。主要需抓好以下几项具体防治工作:
一.加强草原管理,综合治理草原蝗虫
在过度放牧→草原退化→蝗虫猖獗→草原进一步退化或沙化这一恶性循环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草原资源是起始。因此,防止过度放牧、滥垦草场,实施草地科学管理,不仅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防止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而且是控制草原蝗虫的根本途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均主张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蝗虫,即以生态学为基础,强调害虫与环境、环境与防治措施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策略上强调从实际出发,采取几种主要的并可以相互配合、补充的针对性措施,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蝗虫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之下。
各地多年的灭蝗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剂治蝗,或者单纯依靠某一种措施治蝗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蝗害问题的,要彻底控制草原蝗虫危害,必须走综合防治的途径。应根据各种类型草原蝗虫的特点,结合草原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改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例如:采用恢复已经退化的草场、建立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牧草、草地补播优良牧草品种、划区轮牧、围栏封育、退耕还林还草、休牧禁牧等措施,都可以改变蝗虫发生地的植被、土壤等小气候条件,从而控制蝗虫的猖獗发生。
二.加强科学研究及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要重视草原蝗虫种群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研究,这是控制蝗虫最基本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研究草原蝗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结构以及由于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时、空、数的动态变化。只有详细地了解以上诸方面,才能揭示蝗虫的消长规律及经济重要性,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要研究和分析与蝗虫大发生紧密联系的关键因子,根据关键因子监测及蝗虫动态,做出及时而准确的预测,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从2000年开始草原连续五年受到蝗虫的猖獗危害,充分认识到了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他们通过春、秋两季特别是春季对蝗卵进行大面积定时定点的取样调查,根据蝗卵的发育程度和数量及时准确的预测了蝗虫的发生程度,为防治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
内蒙古草原的蝗虫天敌昆虫资源极为丰富,还有许多食虫鸟兽等。在当前还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天敌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想到如何保护它们,做好化学防治与自然控制的协调。在内蒙古草原的许多地区,食虫鸟类和兽类,在控制害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百灵鸟可取食多种蝗虫,这在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和复杂的生态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禁止滥猎动物。
四.化学防治
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利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蝗虫是蝗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虫大暴发时采取的主要应急方法。治蝗的方法有飞机和地面机械喷药治蝗。凡地势较平坦,适于飞机作业,且蝗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标准和大面积草场、湖滨河谷的芦苇沼泽、森林草甸、山地丘陵及大面积人工草地等蝗虫发生地,均可以采用飞机防治。地面机械治蝗采用的机械主要有4BQD—40A悬挂式气力喷播(喷雾)机、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喷粉机和3WB—16型背负式喷雾器等。常用制剂主要有:25%虫胆胃乳油、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5%辛氰乳油、45%马拉硫磷乳油、4.5%虫必净乳油和21%菊马乳油等。施用的方法为超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常用用量为525~1500毫升/公顷。2000~200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及赤峰市蝗虫严重发生地进行了大面积的飞机治蝗和地面机械治蝗,蝗虫死亡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五.生物防治
为了克服大面积喷撒化学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防治技术已引入到蝗虫的综合治理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1987~1989年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典型草原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蝗虫的研究表明,蝗虫微孢子虫对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等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蝗虫微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0.75%和64.88%,平均虫口减退率为49.90%,并且具有一定的长效;利用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同样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了技术要求,目前进入了大面积的防治阶段;利用牧鸡灭蝗可以起到降低蝗虫虫口密度的效果,2001~200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和镶黄旗开展的牧鸡灭蝗试验,既可以治虫,又可以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供绿色鸡肉食品,同时还可以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灭蝗的工作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草场自己保护,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但牧鸡灭蝗需要科学的组织管理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