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缠枝莲纹特征?
回答:
缠枝莲纹的特征:
乾隆初期制品与雍正后期制品比较相似.因此乾隆早期单色釉、青花方面 制品与雍正后期的没有明显区别。
在洋彩方面.乾隆初期开始出现使用锦上 添花这一装饰风格.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时代气息,器物装饰显得愈来愈豪华。
更多·回答
缠枝莲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中间衬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纹。
更多·回答
康熙官窑缠枝莲纹中的另一个特征是同花同向布局,构图较明代疏朗,所留空白较多,使主题纹饰清晰生动。清代康熙民窑装饰有缠枝莲纹的器物较多,纹饰的组合也有多样化的趋势,构图或饱满,或舒展;或竖向缠绕,或横向穿插;画法或工细精致,或粗放洒脱,时代特征较为明显。
清代雍正朝虽只有13年,但官窑瓷器的质量居清代之冠。其纹饰题材广泛,色彩秀丽多姿,特别是缠枝莲纹饰,清新淡雅,工整华美。不及有承袭永宣风格的纹样,也有对清代康熙纹样的继承。但是,清代雍正缠枝莲中较少有写实性的莲蓬,这是与康熙同类纹饰的差别所在。
雍正朝的并蒂缠枝莲纹以构图疏密有致,绘工精湛而享有盛誉,并且影响了以后历代,成为一种较为定形的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彩绘纹饰淡雅柔和,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缠枝莲纹饰以四方连续向四方重复伸展延伸,具有图案效果明显,结构规整,纹饰整齐划一,规矩中富有变化,适合表现乾隆纹饰繁缛,富丽堂皇的特点,乾隆一朝的四方连续缠枝莲纹的构图或繁缛,或舒展,或异花同向,或大小相同,或叶脉夸张变形,均较前朝规矩工整,变化之中有规律可循。
乾隆朝缠枝莲纹另一个特点是波浪形连续构图中,多有对称的双出小花,使纹饰呈现大小花相同的布局。
随着清三代盛世的结束,国力开始走向衰弱。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的制瓷水平不断下降。嘉庆朝瓷器质量不高,缠枝莲纹远不如乾隆朝多样化,虽有前朝繁缛之风,但线条已不及前朝流畅,有拘泥刻板之嫌。花朵的形状也有所变化,凸显这一时期的特征。
按照中国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缠枝纹最为表象的含义是绵延不息,有多子多福的寓意,难怪中国还亲切地称呼缠枝纹为“长寿藤”。而莲花又涵盖“清廉”之意,所以,缠枝莲纹备受历代皇帝的喜爱不无道理,他们既希望臣子们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又希望皇家子孙万代绵延不绝,永葆自己的王朝万年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