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作为一种菌类,在未进行人工养殖之前,也有着其顺应大自然的生长规律,在适当时候会选择萌芽和成长,那么在大规模的人工种植之后,人们也应当按照金针菇的正常生长规律种植,这样才能保证金针菇最大限度的契合天然。
金针菇种植时间
金针菇是一种低温结实性菌类。在没有降温条件下栽培金针 菇,必须适时接种,才可望顺利出菇。一般说来,当秋季气温下降 到20°C以下时接种栽培比较可靠,原种生产可提前30天左右进 行。而年初最后一批金针菇栽培种的接种时间,应按当地历年平均 气温上升到20°C的日期,提前60-80天进行。如湖北各地,9月 初制原种,9月底或10月初制第一批栽培种。最后一批栽培种的 接种日期,必须早于2月中旬,以便在春末气温仍然较低(低于 20°C)时顺利出菇,采收1-2茬金针菇。
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1、配料与装袋
较为合理的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35%、木屑(或其他农作物秸秆、皮、壳、渣)40%,麸皮(或米糠)18%,玉米粉2%、糖1%、复合肥2%,碳酸钙2%。料拌匀后调含水量60%-65%,pH值6.5-7.5之间,装入17厘米×38厘米×0.04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折角袋中,料高15厘米左右(折干料每袋300克)压紧后在料的中间扎一个深10厘米的孔,然后封好口。
2、灭菌与接种
采用常压灭菌,100℃蒸气中保持12小时,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进无菌室,散放让其冷却,这样料袋由于骤冷而紧缩,栽培中就不会出现侧壁长菇现象。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接种按无菌操作进行,并随即复原封口。
43、菌丝体培养
接种后的料袋置清洁、干燥、通风、阴凉的室内培养。门窗白天要避光,夜间打开通风。培养袋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遇持续高温应采取泼洒凉水等降温措施。春季空气相对湿度大,应在室内放木炭、石灰等吸潮。一般经20-25天培养,菌丝可发满袋。
4、出菇期管理
出菇房应设上下对流窗,门窗均装上80目纱。将发好菌的菌袋搬进出菇房,置于用水泼湿的地上,袋与袋之间留一定间隙,每5行留一条通道,做好降温、增湿工作。白天封闭门窗,晚上打一通风窗,促使温度下降。菇房的墙上可挂上草帘,向草帘喷水,这样既能增湿,又能隔热降低温度。
5、病虫害防治
菇房要经常使用3%的漂白粉液,或0.2%土霉素,或0.2%3B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喷敌杀死,杀灭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杀虫剂。在子实体形成后,可喷植物生长抑制剂B9,这样可提高金针菇抗高温、抗病能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金针菇出菇期肥水管理技术
于在金针菇出菇期不宜直接向子实体和料内喷水,一般采收二潮菇后培养料就严重缺水,很难再次出菇。改变常规的管理办法,在金针菇出菇期适时加强肥水管理,可以出菇3~5潮,而且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小而有光泽,无须搔菌。金针菇菌丝体生理成熟后,将菌袋从发菌室移到棚内菇床上开袋催蕾出菇。移袋前,在菇床上铺薄膜,膜四周抬高2厘米,向膜内加入0.5厘米深的水。
移袋后,在菌袋上面及四周覆盖黑色薄膜遮光,同时调节湿度,使膜内湿度稳定在90%,促使出菇整齐。第一潮菇采收后,向料内补充水分,并喷施营养液200克,促进第二潮菇出菇。第二潮菇采收后,培养料明显收缩,料与袋间出现空隙,后期易从袋底及四周出菇,金针菇质量会受到影响。可以向袋内补一次大水,每袋补水300克,促使培养料吸水膨胀,多余水分可淹没袋底,使袋底缺氧不能出菇,只能在料面出菇。如此处理后可再出3潮菇。此外,金针菇出菇期还应加强通风,保证棚内氧气充足,湿度适宜。
金针菇的采收和分级
金针菇要注意适时采收。菌柄未充分伸长时就采收,产量低;在菌盖完全展开或已往上反卷时采收,产量虽然较高,但外形差,影响商品价值。供制罐的应在菌盖开始展开采收。鲜售的可在菌盖6-7分展开时采收。采收后要把培养基表层老化菌丝刮弃,把料整平,重新折叠袋口,让菌丝恢复生长。
鲜金针菇通常分为4级。一级菌盖未开,直径在1厘米左右,菌柄长15厘米,菇色洁白,鲜度好,无腐烂变质现象。二级菌盖未开,菌盖直径在1.5厘米以下,菌柄长度不足13厘米,菌柄基部1/3为黄色至淡茶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三级菌盖直径在2.5厘米以内,菌柄长度不足11厘米,菌柄1/2淡茶色到褐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
无论是金针菇的种植时间还是种植方法,都应当以金针菇的纯天然绿色为基础,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加健康和美味的金针菇,才能真正保证金针菇对人类的食用价值。而对金针菇的采收和分级是保证金针菇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