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菇、翅鲍菇。在我国自然界分布仅见于新疆部分地区,因此又叫天山神菇。该菇是我国近几年来开始商品性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由于它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营养丰富,因此,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食用菌新秀。
1.形态特征
白灵菇子实体丛生或单生,菇体洁白,肉质肥厚,柄粗3~7厘米,长6~10厘米,柄实心,偏心生或近中生,菌盖顶呈内卷状,质地脆嫩,成熟时盖径大约8~15厘米,不易碎,耐运输。单朵鲜菇重50~160克,最大可达400克。
2.生物学特性
(1)营养要求白灵菇吸收养料能力很强,能够充分分解和利用基质营养成分。栽培主料一般有棉籽壳、木屑、甘蔗渣等,辅料一般选用麸皮、米糠、玉米粉和蔗糖、石膏等。
(2)温度和湿度白灵菇属中温菌类,菌丝体在3~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4~27℃;子实体形成3~26℃,以12~22℃生长最快,质量最好。子实体生育期最佳相对湿度为85%~95%。
(3)空气和光照无论是菌丝生长或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时易产生畸形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育阶段需散射光,在200~10000勒克斯光照下都能正常发育。
(4)酸碱度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7.5~8,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6.5~7。
3.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根据白灵菇的最佳出菇温度为12~22℃的特点,可以安排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春季栽培2月初播种,4月份出菇;秋季栽培9月中旬播种,11月份出菇。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2)栽培品种目前白灵菇品种大体上是由野生菇体、孢子寄生分离和杂交获得。如出售鲜菇则以选盖肉肥大、柄粗而短的迟熟品种为好,如80~90天出菇的,KW-1及90~100天出菇的KW-3;初次栽培者以选用早熟类品种,65~80天出菇的KW-4为好。此品种出菇早、产量高,缺点是品质一般,个体小,菇柄偏长,数量多,适宜罐头加工及作真空速冻保鲜销售。
(3)培养料配方可任选以下各种配方:①棉籽壳87%、麸皮7%、玉米粉3%、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②棉籽壳60%、杂木屑22%、麸皮10%、玉米粉5%、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③棉籽壳62%、玉米芯25%、麸皮10%、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④木屑80%、麸皮15%、玉米粉3%、石灰1%、过磷酸钙1%。以上各种配方均可按料水比1∶1.2配制,pH值7.5~8。
(4)配料、装袋、灭菌、接种与金针菇栽培法相同。
(5)发菌管理接种后的料袋置于22%~25%相对湿度的室内培养,料温30℃以上时菌丝生长慢而稀疏;15℃以下则生长慢,易延误季节。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黑暗或弱光培养30~4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发菌期要着重注意室内通风,因高浓度二氧化碳会抑制菌丝生长。
(6)后熟培养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必须在20~25℃、相对湿度70%~75%的环境下再培养30~40天,直至菌丝浓白,菌袋坚实,储足养分,达到生理成熟。这个过程为菌丝后熟,只有通过菌丝后熟才能正常出菇。
(7)搔菌经后熟培养30~40天,待菌丝浓白,并形成菌皮后再开始搔菌。
(8)催蕾搔菌后恒温培养3天,菌丝生长恢复后再催蕾。其间给予弱光照射,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以上,每天掀膜1~2次,10~15天后可见白色圆米粒状原基。
(9)出菇管理原基出现后,料温控制在12~15℃,气温高于25℃不利于菇蕾发育,甚至死亡,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当形成的菇蕾为花生米大小时要进行疏菇蕾,小袋保留1~2个菇蕾,大袋保留2~3个菇蕾。经过3~4天待菇蕾长至乒乓球大小时,掀掉薄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90%~95%,气温控制在12~16℃,加大通风量保持菇房内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并给予一定的弱光照,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10)采收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5天左右,在菇体七八成熟时采收最佳。
采收后,菌袋经搔菌,并用上述方法催蕾,控温调湿15~20天便可出第二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