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全省小麦冻害普遍发生、返青推迟等复杂的苗情,省小麦首席专家建议———
目前,我省麦田已经开始自南向北陆续返青,然而全省小麦存在的群体偏少、个体偏弱、冻害普遍发生、返青推迟等特点,给小麦春季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针对复杂的苗情,如何加强麦田管理?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小麦首席专家、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郭进考。
记者:今年我省麦田苗情复杂,各地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确保夏粮生产?
郭进考:各地应抓住春季气温回升时机,以“提温保墒、促蘖争穗、御寒防冻”为重点,突出一个“早”字,立足早管;狠抓一个“促”字,以促苗情转化升级为主,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 锄划搂麦,促小麦早返青早生长。目前麦田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返青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播后浇过水的麦田应在晴暖无大风天气浅锄细划提高地温;对干枯叶较多的麦田,要搂麦清垄,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小麦春季分蘖、增加群体。
——— 巧用肥水、促弱转壮。小麦越冬之后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巧用肥水,是促弱转壮、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针对今年小麦生产的特点,春季肥水运用的主要措施是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二类麦田是今年的主体麦田,亩总茎数一般为40万~60万,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地力水平较高、小麦出苗后灌过水,土壤踏实,墒情较好的麦田,在小麦起身中后期追肥浇水,亩使尿素15公斤-20公斤。小麦播种后未灌过水的麦田,土壤不踏实,透风漏气的麦田,根据气温回升情况在小麦返青至起身初期和拔节期分别进行两次肥水管理;每次亩追施尿素掌握在10公斤左右。
三类麦田亩群体小于40万,多属于弱苗类型。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墒情较好地块,群体小是主要矛盾,起身期根据苗情转化情况进行浇水、追肥;对地力基础一般、群体较小,但墒情较好地块,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期借墒施用追肥量40%的氮素化肥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剩余的60%氮素化肥待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对晚播无分蘖的麦田,且勿早灌水,待新根新孽长出后再施肥浇水。
一类麦田亩群体60万~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要促控结合,提高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对地力水平较高,底肥充足,整地质量好,土壤墒情好,群体70万以上的一类麦田,春季第一次肥水过早会促使群体偏大,造成倒伏,后期早衰。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防倒伏,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保穗争粒。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墒情、地力较差的地块浇水、追肥时间要提前。
旱地麦田应抓紧采取镇压锄划、顶凌耙耱等措施,在土壤返浆期,趁墒开沟亩施入尿素5公斤-8公斤;小麦拔节期遇雨,可借雨再追施适量氮肥。
对于冻害严重、死苗死蘖相对较多,但达不到毁种指标的麦田,小麦返青后,提前进行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并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5公斤。第二次肥水拔节期再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适当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死苗严重,达到毁种的,建议及早毁种。
记者:此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郭进考: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倒春寒),由于今年苗情特殊,春季气候又多变,做好“倒春寒”的防御工作尤为重要。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潮到来之前,有浇灌条件的麦田要及时在降温之前浇水,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止冻害再次发生。
由于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各地还应及早备好药剂、药械,指导农民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和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及各种杂草。
记者:农民小麦春管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郭进考:当前正值小麦返青、起身关键时期,各地务必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观念,立即动手,立足早管,促苗早发。针对小麦苗情较差、个体偏弱的特点,当前对凡是整地差,播种后又没有灌水的各类麦田,土壤不踏实,透风漏气的地块,应及早浇水,踏实土壤,平拟地温。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促进小麦生根、分蘖,提高其分蘖成穗率。同时要注意病虫草的监控,及时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