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指出,虽然人工造林已成为恢复森林生态的必要措施,但也不能胡乱栽树,必须事先制定科学规划,最好先结合当地的历史和自然特点,这样可促使人造林发展为自然生态系统。
据俄《21世纪化学与生活》杂志日前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生态和森林效应研究中心的专家斯米尔诺娃以俄西部地区植被的变迁为例说,历史上俄西部地区没有草原和冻土,从黑海之滨到北冰洋海岸都应是混交林地带,其中应均匀分布小块草地,栖息有羚羊、野牛、野马。但如今这种植被分布已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目前该地区从南到北分布着草原、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和冻土带,各种地带泾渭分明。而人工造林的目标应该是恢复自然的、理想的植被,而不能按照现有的植被分布来造林。
根据这一观点,斯米尔诺娃建议,俄西部地区在人工造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要只栽种当地常见的树种,这样做会加剧珍稀植物的减少,造林时应尽可能地将可混合生长的普通植物和稀有植物种在一起,促使其自然融合;二、将不同年龄的树木种在一起,营造“自然”环境;三、不要清除自然倒伏的树木,在森林里自然倒伏的树木是很多鸟类、昆虫、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家;四、在适当的地方开辟林间空地,使喜光的草本植物能够安身;五、帮助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在人造林中安家,借助它们调节植被生长;六、在人造林中创造水源,并使其与河流相连,在条件允许时让河狸等动物搬入人造林,使河流附近的生态更加多样化。
如此造林的确费时费力,但俄专家说,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造林更具生存能力,最终发展为自然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