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近日在大豆产业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针对产业存在的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栽培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落后、加工工艺落后等主要问题,开展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及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型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和产后加工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3年来,筛选出中绿5号、冀红352、芸豆5号、草原276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绿豆、小豆、芸豆、豌豆优良品种22个;培育出适宜在我国不同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并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管理部门审(鉴、认)定的中绿6号、中红4号、龙芸豆23-388、芸豆825、陇碗1号等食用豆新品种21个;研究集成棉田绿豆套种、芸豆高台大垄、旱地绿豆地膜覆盖、蚕豆弧埂超密等高产高效栽培和节本增效综合技术12套;经在呼和浩特、张家口、南通、成都等20个综合试验站区域内示范推广近100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2.7亿元,社会效益达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