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栽培技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犁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手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分别比翻耕抛秧和传统手栽秧增产3%~5%、10%以上,增收80~100元(梨耙成本、增产)、150~200元(梨耙成本、增产、省工),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劳动效率大为提高,被领导和专家们称为“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一场革命”。这项技术的推广将给我国水稻产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我国的水稻生产。目前我地已推广2万余亩,99年将超过10万亩。一、增产机理。免耕抛秧改“翻耕晒垄、大水泡田、耙平耙绒、弯腰手栽、人工除草”为“板田免耕、化学除草、均匀抛秧、湿润灌溉”,不打乱土层,不破坏土层结构,从而保持了水稻生长的多孔型自然生态环境;通过湿润灌溉,创造了“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的水肥气热因子协调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使水稻早生快发,株型紧凑(功能叶茎叶夹角减小),根系发达后劲足,功能叶面积大寿命长,增穗增粒增重,成熟时“根白、杆青、叶绿、谷黄”,显著增产增收。
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选用良种:.经省级种子评审委员会通过,省、市、县农业技术部门认可,适合本地栽培的大穗大粒型抗病高产品种为当家品种,我地主要是岗优22、23、汕优63等。(二)旱育壮秧:用水稻专用塑料软盘育秧,亩用434孔型50个或560孔型40个。亩用杂交稻种1.2~1.5公斤 .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肥沃疏松旱地作秧床,播前一个月准备好营养土(每亩本田用80~100公斤营养土,其中加入5公斤腐熟粪肥混匀堆沤备用)。播期、种子处理按常规进行。把营养土与壮秧剂(每50个软盘用900克壮秧剂)拌匀并灌透水,秧床浇足墒水,然后摆盘装土播种,搭拱覆膜保温保湿育秧、育秧过程中的管理按常规进行。2叶1心期叶面喷施1000倍植物动力2003液一次。(三)化学除草:由于免耕抛秧田内秧苗分布不匀,易于杂草滋生,尤以生长前期为盛,加之无固定窝行距,人工除草难以进行,因此必须用化学除草代替人工除草:渗水前1~3天亩用“克无”踪(或草甘灵或农达)150ml兑清水40~60公斤均匀喷施全田及田埂,除净田内杂草及田埂上的杂草。抛栽后7~10天,亩用禾大壮100ml、丁苄100克分别混细土20~25公斤撒施(二者不能混用,分开用,两样都要用),田中保持寸水以充分发挥药效。(四)合理施肥:按亩产550~650公斤目标产量,亩施纯氮12~13公斤,P2O56~8斤,K2O8~11公斤。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酌施穗肥,补施根外肥”原则确定肥料在全生育期的布局。底肥占70%,追肥占30%,重施底肥:渗水2~3cm深,然后亩施碳铵30~35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腐熟人畜粪2000~2500公斤。早施分蘖肥:抛栽后5天左右,亩施尿素5~10公斤,农家肥1000~1500公斤,以促分蘖早生快发,培养分蘖大穗。酌施穗肥:视苗情亩施3~5公斤尿素,并亩用“施丰乐”2克、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30~45公斤叶面喷施,以培养大穗夺高产。(五)均匀抛秧:筑固田埂,浆好田边。花花水(水层2~3cm)抛秧,不宜超过5cm,以免引起浮秧。研究表明秧龄25天左右最佳,最迟不宜超过40天。每亩抛栽2.0—2.5万窝(分蘖力强的品种宜稀,分蘖力弱的品种宜密)。试验表明底肥施后3
小时即可抛栽,不引起烧苗。先抛70%,后补30%,抛后匀密补稀,力求抛栽均匀。大
风大雨天不抛栽,以免引起浮秧。(六)田间管理:1、科学灌溉。抛栽后2~3天内田间
保持薄水(2~3cm)立苗,立苗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亩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
~85%, 约15~16万)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晒田7~10天后复
水。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以利发展晚秧。2、病虫防治。主要防治螟虫、稻瘟病
及纹枯病。分蘖期(我地5月20日前后)用杀虫双大粒剂混细土撒施或杀虫双水剂兑水喷
施,以防治螟虫;拔节期用井岗霉素或纹枯灵防治纹枯病1~2次;破口至齐穗期用富土一
号(三环唑或稻瘟灵也可),再加杀虫双水剂兑水均匀叶面喷施,防治穗颈瘟及螟虫。稻蓟
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蝽蟓等虫害,视虫情确定防治次数,虫口密度接近防治指标时
要及时施药以防造成损失。四川省丹棱县农业局陈天礼邮编:620
200电话:0833—720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