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主要分为欧亚种、东亚种和北美种等三个种群。在生产上,通常分为栽培种(巨峰、藤稔、红地球、夏黑等)和野生种(山葡萄、河岸葡萄、毛葡萄、贝达、SO4等),欧美杂交种与欧亚种同属于葡萄栽培种。巨峰属于欧美杂交种,以巨峰为砧木,在其上嫁接夏黑、黑色甜菜等欧美杂交种和红地球、克瑞森等欧亚种,这种所谓的嫁接苗属于共砧苗范畴。共砧苗存在栽培种的缺点,即寿命短、抗性差、不耐寒、抗干旱能力弱等。在生产上,用共砧嫁接是果树栽培史的倒退,应该引起果农的高度重视。葡萄适宜的砧木应该是贝达、SO4、河岸系、山河系等,各地果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切不可认为“只要是嫁接苗就可以”,从而忽视有的嫁接苗是共砧苗的事实。因为嫁接苗就是利用砧木的抗逆性强、抗病、抗虫、耐寒、耐涝、耐盐碱、耐干旱等优点,而栽培种没有这些优点,用其作砧木嫁接,没有意义。
相关文章
-
园林工程花木的配置与应用效果-园林工程苗木种植技术
花卉树木是自然环境的主体,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应用花木配置,可创造一个充满生机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中,花木是以“绿”为基色,更有万紫千红的变化,如江南有四时不谢之花,分别显示不同季节;花果树木春华秋实,盛夏则绿叶成阴满枝梢,表现季相更替;而落叶树的形、色,也随同季节变化,春发嫩绿,夏被浓荫,秋...
977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园林苗木移植的技术要领
苗木的移植,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季是植树最适合的时候,因为在这期间树木正处于萌动前的休眠期,尚未生根发芽,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反应迟钝,生理活性较低,可耐初春季节冷热无常的多变气候,待栽植后,气温回暖渐趋稳定,土壤解冻,雨水渐多正好赶上树木苏醒进入树木生长的大好季节。...
1746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 -
棉花种植田间管理要及早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时间是50--60天。如果苗期管理适时、科学,棉苗生长健壮,现蕾早,开花、结铃也早,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如若管理不及时,就生长慢、棉苗瘦弱,现蕾推迟,形成晚发迟熟。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营养生长,实现壮苗早发。苗期管理的措施是“早”字...
983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套袋梨品质佳摘袋后要管好
近年来梨果套袋技术发展较快,对于提高梨果品质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生产中也有少数套袋梨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不是套袋前管理和套袋中管理不周,而是摘袋时间把握不准,摘袋后忽视管理。有鉴于此,要加强摘袋和摘袋后管理。 适时摘袋摘除果袋的时间要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为了防止果面出现明显...
1109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农业部发布2011年农业主导品种
水稻(30个)一、长江流域(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
547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怎样避免一品红落叶? 一品红落叶怎么办
盆土演水:盆土过于潮湿导致烂根,必然会使一品红叶片早落.这种现象在环境温度不高的情况下更易出现。经常保持盆土处于微潮状态对于防止落叶来说效果明显。施肥不当:由于使用肥料不当而使一品红落叶多是因为用氨态氮或用量过多所造成。一品红对氨态氮,特别是在生长后期比较敏感,应该避免使用.所施肥料数m过多,常常引...
251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七月花木采收种子与移栽定植
1.采收种子7月份可采收的草花种子有:蜀葵、锦葵、牵牛、霞草、矮牵牛、福禄考、毛地黄、蛇目菊、香豌豆、雏菊、飞燕草、三色堇、松叶菊等。7月份可采收的花木种子有:蜡梅、梅、毛桃、山桃、榆叶梅等。2.移栽定植和上盆7月份是国庆节期间陈摆草花上盆的主要时间段,这时移栽上盆的草花,可以是播种苗或扦插苗,经过...
1152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 -
切花喇叭水仙的栽培管理
英文名:Hyacinths orientalis喇叭水仙又名黄水仙,属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花卉。与中国水仙相比,具有花大、色艳等特点,而且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在华东地区作露地栽培,或在塑料大棚内作促成栽培,在冬有时开花,是新春佳节较好的盆花和切花,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栽培应用逐年增加。 生态习性和花...
2341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 -
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上灌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下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 膜上灌的优点: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属局部灌溉,减少了沟灌的田面蒸发和局部深层渗漏。据试验...
1578 种植科普 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