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魁(移栽灵微乳剂)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时间 : 2023-06-10 06:45:38 投稿人 : 优龙 点击 :

农药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魁(移栽灵微乳剂) | 适用防治对象及农作物使用方法说明书 | 植物农药

农药名称:叶魁(移栽灵微乳剂)

农药剂型:

生产企业: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

100g

叶魁在水稻旱育(抛)秧苗床上的使用方法

1、按水稻旱育秧的标准方法整土做苗床,床土无需调酸和消毒;

2、每平方米苗床用叶魁1.0-3.0毫升(南方1.0-2.0,北方1.5-3.0)加水2—3公斤施用,也可把底肥一起溶在水中拌匀施用;

3、施足底水后把叶魁水溶液均匀浇施在床土上,然后播种覆土;

4、其它管理按旱育秧技术要求进行,叶魁一次用药能彻底防治立枯病;

5、本药用于苗床预防效果最佳,如播种前没有使用叶魁而导致立枯病发生,可在发病初期按每平方米用1.0-3.0毫升兑水3-5公斤喷雾,能救活85%-95%的病苗,并使秧苗恢复正常生长;

6、叶魁在盘育秧的用法与上述大致相同,如是抛秧盘,因土量少,用量宜减半或减三分之一。

叶魁在水稻直播稻上的使用方法:

在播种前用叶魁一袋(10毫升)稀释1000倍(即1袋兑水10公斤)浸芽10分钟即可播种,能很好的解决苗期烂种、烂芽的问题,可省种15%-20% 。

注意:用叶魁浸芽后,成苗率大大提高,如按常规播种量播种,秧苗太密,为减少疏苗的农事操作,因此播种量必须减少15%-20%。

叶魁在水育秧及移栽大田上的使用方法:

1、水育秧:在床面无水时,用叶魁1000-1500倍液喷雾。能达到防治烂秧、死苗的效果。

2、大田应用:将本品用水稀释1000-2000倍,每亩用药20-30毫升,均匀喷雾,能很好的防治移栽后缓苗、僵苗,达到快速返青生长的目的。

叶魁在瓜菜上的使用方法

1、苗床处理,备好苗床,每平方米苗床用叶魁1-2毫升,稀释1000-1500倍均匀浇施在床土或营养钵上,然后播种覆土,能控制苗期的各种病害和防冻抗阴雨。或者叶面喷雾;齐苗后用2000-3000倍液均匀喷施1-2次,7天一次,能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疫病等多种病害,且具有促根壮苗的作用。

2、移栽时灌根,移栽大田时亩用叶魁30-50毫升稀释1000倍灌根,能起到很好的防病和不缓苗的作用。

3、大田初发病时灌根,大田初发病每亩用药30-50毫升稀释1000倍灌根,能根治枯萎病、蔓枯病等根茎部病害。历年发病重的田块,每亩200-300毫升稀释1000倍灌根。

4、大田叶面喷雾,每亩大田用叶魁20-30毫升稀释1500-2000倍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各种大田叶斑病害。

注意:床土泼浇稀释1000-1500倍,苗期喷雾稀释2000-3000倍液,大田期灌根稀释1000倍。番茄等敏感作物喷雾应稀释3000倍。用叶魁(2000倍稀释)和其它药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10毫升兑水10公斤为1000倍 ,兑水15公斤为1500倍)

植保新星——移栽灵

移栽灵是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军教授发明研制,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含硫烷基叉丙烯酸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抗逆化学诱导剂。移栽灵能很好地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植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及预防治疗多种苗期和大田病害。表现出卓越的促根壮苗、抗褐防衰、杀菌和提高产量的效果。

移栽灵自1996年问世以来,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对水稻、蔬菜、瓜果、棉花、烟叶、大豆、果树、花卉等作物的多种病害的防治有非凡的表现,且有大幅提高产量的作用(部分瓜、菜增产高达30—40%),得到了学者、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进行过多次报道,中央电视台还在《科技博览》、《走进科学》栏目作了专题介绍。移栽灵推广应用技术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移栽灵产品被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指定为全国重点推广新产品,1999年11月又被五部委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至2007年全国共推广1.2亿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湖北农科院、宁夏农科院、吉林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从1996年开始,对移栽灵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和示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水稻试验、示范所涉及到的土壤类型有PH值8.5—9.0的草原退化碱土、草甸土、坡积土及黑粘土、PH值7.5—9.0的含钠碱土。移栽灵对其防治立枯病均取得了根治的效果,且秧苗根系发达,茎杆健壮。对蔬菜、瓜果。棉花、烟叶、花卉的立枯病、猝倒病、疫病、枯萎病、黑茎病、云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效都达到了90—98%,而且还有很大的增产幅度。

病害的克星  庄稼的救星  农民的福星

专家评说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程映国:水稻旱育秧技术是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国已累计推广数亿亩,极大地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调酸消毒是水稻旱育秧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治水稻秧苗立枯病。立枯病是旱育秧的大敌,是毁灭性病害。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就是怎样防治立枯病。旱期的旱育秧技术主要是通过施用浓硫酸、硫磺粉、敌克松等进行调酸消毒、防治立枯病。其操作环节不仅烦琐、劳累,而且会污染土壤。尽管各种不同型的调酸剂应运而生,但由于操作技术水平要求严格,农民还是难以掌握。因而,调酸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成为推广旱育秧稀植技术的主要障碍。

1996年,中科院院士娄成后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水稻专家苏宝林向原国家科委和农业部推荐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张军博士首创的"移栽灵"。施用这种新型药剂开展旱育秧可以不调酸、不消毒,实现了水稻专家们多年的梦想,打破了几十年调酸剂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国内外引起震动。

几年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试验点证明,移栽灵可以在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类型气候的地区根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许多示范点实践还证明,移栽灵不但有卓越的防病效应,而且有极为出色的“治病”效果,可以使已经患病的秧苗在一周内恢复正常生长,从而改变了立枯病无药可治的局面。目前,这个新型农药已经被国内外学者肯定,并受到稻区广大农民的欢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水稻专家 苏宝林: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总结出许多防治立枯病的方法,无非是“土壤调酸”、“土壤消毒”“严格管理”等“法宝”。

由于最早采用浓硫酸调酸困难大且操作危险,科技人员创造性地利用硫酸加稻壳或木屑等制成粉末调酸剂,有的还加入各种肥料和生长调节剂,制成"调制剂"和"壮秧剂",从而简化了旱育秧方法,受到稻区农民的欢迎。

无论是用硫酸调酸消毒法,还是利用土壤调制剂或壮秧剂,均是以降低土壤pH值和消灭病原菌为目的,用这些方法进行水稻旱育秧的操作规程十分严格,认真调制土壤、水肥、温度等,可以基本预防立枯病的发生。但实践表明,多数地区要达到这个目标十分困难,每年立枯病均有点片发生。同时,天气情况是人们所无法控制的,旱育秧中总是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旦大面积发病,就会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对于那些土壤碱性较强的地区,由于土壤缓冲能力大,调酸后土壤pH值很快上升。同时,调酸使土壤含盐量提高,会抑制秧苗生长,降低秧苗的抵抗能力。因而,在土壤pH值高和含盐总量大的地区不得不取客土育秧。

在土壤酸性较强的南方地区,土壤调酸后pH值恢复速度很慢,往往造成土壤酸化,严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给旱育稀植技术的普及带来困难。

实践中发现,无论何种调制剂和壮秧剂,在pH值8以上的碱性土壤条件下都显得力不从心。即使在较好的土壤条件下,一旦遇到较强低温条件,也难以实现一次用药保证无病。

此外,在秧苗患病后,即使是最好的传统药剂也只能抑制病害的进一步蔓延,而无法使患病的秧苗起死回生。

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农民旱育秧问题,正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移栽灵的优越性所在。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副教授 张军:国内外对水稻旱育秧苗期立枯病研究多年,但始终没有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其重要原因是把研究的思路局限在杀菌消毒的框框内。由于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一个开放体系,病菌杀之不竭,随时都可能大规模地爆发为害。

那么,为什么野生植物很少发生大规模的病害,而人工栽培的庄稼常常受到病害的威胁呢?

原来,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了比较完善的适应环境、防御病害的机制,只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和保护栽培,这种能力渐渐丧失、钝化或休眠了。

在病害的发生中,土壤病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外因,但是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这个内因便是弱苗。在异常低温、阴雨、大风等条件下,秧苗本身的代谢衰弱,根系活力下降,病菌方能乘虚而入。可见增强秧苗的抵抗力,特别是提高根系在逆境下的活力,才是预防立枯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前人的研究已经发现,植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如通过根系分泌物来改变土壤条件,通过提供某些抗逆酶系统的活性来抵抗低温和干旱。在适当的化学诱导条件下,这些适应的机制仍可被唤醒甚至增强。在提供植物适应力的同时,再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便可以改变秧苗和病菌的力量对比,将病害防御于根系之外。这个“培元固本、标本兼治”的思路就是移栽灵神奇功效的奥秘所在。

适用作物

药物残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