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类:荸荠
审定编号:桂审蔬2015031号
品种名称:桂蹄3号
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2007年利用番禺地方荸荠,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变异,从变异群体中筛选出变异单株。
特征特性:植株高度约90厘米~110厘米,花穗长度3.1~4.8厘米;叶状茎色深绿,粗0.5~0.6厘米;匍匐茎粗0.4~0.7厘米,单株匍匐茎4~7条;球茎大,横径3.5~5.9 厘米,纵径2.5~3.0 厘米,平均单球茎重26克,最大单球重50克以上,呈近圆形,脐平、芽粗、呈红棕色。与原种比较,球茎变大(横径从3.0厘米增到5.4厘米,纵径从2.0厘米增到2.5厘米),匍匐茎变粗(从0.3厘米变成0.6厘米)节间变短。
产量表现:2012年在荔浦、平乐、蒙山试种,平均亩产3151.8公斤,比对照桂蹄2号增产11.6%。2013年在荔浦、南宁市江南区、贺州市八步试种,平均亩产3354.4公斤,比对照增产8.3%~39.0%。2014年在南宁市江南区,柳州市鹿寨、柳北区,贺州市八步区、贺州市贺街镇试种,平均亩产3255.8公斤,比对照增产15.1%。
栽培要点:1、整理好育苗床,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移植于苗床上,25天后移入大田进行繁殖,繁苗时间50天左右,每株组培苗大约分株20兜。定植时间大约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株行距可按40×50厘米,40×45厘米,30×40厘米。2、亩用基肥:腐熟农家肥料500公斤+复合肥15公斤+钙镁磷肥4050公斤;追肥:定植15~20天施尿素5公斤/亩+复合肥5公斤/亩,30天后复合肥20公斤/亩,然后按氮:磷:钾=1:0.5:3比例配施,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中后期以钾肥为主。3、水的管理:定植到封行前,田里保持一定的水层,大约5~10厘米,封行后,进行一次排水晾田2~3天,抑制无效分株,降低田间湿度,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11月底(收获前20天)排干田水,等待采挖。4、注意防治杆枯病、白粉病、枯萎病、茎基腐病、马蹄螟(钻心虫、白禾螟)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广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