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两优16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8017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玉S/N16(广超6号/七秀占)
特征特性: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9天,与优优128相同。分蘖力中等,株型集,剑叶短直,抗倒力中强。抗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弱,开花期为中弱。科高102.8~109.2厘米,穗长21.4~23.1厘米,每穗总粒数143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3.1克。早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55.0%,垩白粒率20%,垩白度5%,直链淀粉22.2%,胶稠度76毫米,长宽比3.0。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2.0%,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3.16%和55.58%,田间发病轻;中感白叶枯病,对C4菌群、C5菌群分别表现中抗和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509.0公斤和389.4公斤,2004年比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增产2.59%,2005年比对照组合优优128减产5.31%,增减产均不显著;2005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7.4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⑴在海南春制抽穗期必须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初,在广东夏制或早秋制,抽穗期安排在8月下旬或9月上中旬抽穗较为安全;⑵玉S和N16播始期相仿,父本可分两期播种,第一期比母本早一天,两期父本间隔以4~5天为宜;⑶玉S对“九二?”反应较敏感,可在母本抽穗约10%时亩喷10克左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玉两优16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优优128相同。丰产性与对照种相当,早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寒性弱。适宜我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