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广良甜27号
申请者: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
育种者: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
品种来源:W03-2×W04-7
特征特性: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3.0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3.0天。株高246厘米,穗位高85厘米,穗长20.6厘米,穗行数12-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42.1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瘤黑粉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皮渣率9.36%,还原糖含量7.14%,水溶性总含糖量12.92%,品尝鉴定86.7分。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3.0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3.0天。株高246厘米,穗位高85厘米,穗长20.7厘米,穗行数12-18行,穗粗5.3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42.2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瘤黑粉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皮渣率9.4%,还原糖含量7.1%,水溶性总含糖量12.9%,品尝鉴定86.7分。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9.0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3.5天。株高242厘米,穗位高92厘米,穗长20厘米,穗行数12-18行,穗粗5.4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44.2克。接种鉴定,高感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皮渣率11.6%,还原糖含量5.3%,水溶性总含糖量16.7%,品尝鉴定86.4分。
产量表现:2019-2020年参加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国家统一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108.6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9.4%。平均亩产1108.6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9.4%。2019-2020年参加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国家统一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108.6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9.4%。平均亩产1108.6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9.4%。2019-2020年参加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组国家统一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32.2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6.7%。平均亩产1032.2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春播一般地温在12℃以上开始播种。2.隔离种植: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3.合理密植:种植3500株/亩左右。4.合理施肥:增施基肥,及时追肥,争取壮苗。施过磷酸钙30-50千克/亩,氯化钾20-30千克/亩,尿素25-30千克/亩。磷钾肥可一次性播种前作基肥施用,氮肥作追肥,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用。5.水分管理:玉米苗期怕涝,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追施苗肥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促进根系下扎。6.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茎腐病和纹枯病防治,全生育期风险提示:注意防治草地贪夜蛾,在大喇叭口期至花期风险提示:注意防治玉米螟、小菜蛾等。7.及时采收,在吐丝后20-22天采收为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的国家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适宜在广东、广西、上海、江西、福建、江苏、安徽、浙江和海南等甜玉米种植区种植。建议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和重庆等甜玉米种植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