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水稻的稻眼蝶常见有两种:短角稻眼蝶(又称稻眼蝶、黄褐蛇目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和长角稻眼蝶(又称稻褐眼蝶、暗褐蛇目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两种稻眼蝶均在山区、丘陵区的稻田发生为害较重。其中短角稻眼蝶在每年发生的时间较早且数量较大,长角稻眼蝶发生稍迟,数量亦较少。以幼虫啃食稻叶,为害严重时整丛叶片均被吃光,剩下主脉,以致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形态特征
稻眼蝶属鳞翅目、眼蝶科。成虫体长约16毫米,翅展约40毫米,体背及翅正面灰褐色,腹面及翅反面灰黄色。前后翅外缘钝圆,前翅正、反面各有2个眼斑,前小后大,各自分开,眼斑中央白色,中圈黑色,外圈黄色。后翅正面无眼斑,反面则有5~7个大小不等的眼斑。卵圆球形,直径约0.9毫米,黄绿色半透明,表面有微小网状纹。幼虫体草绿色或黄褐色。头部正面有褐色斑纹,有1对角状突起,形状如兔头,各体节多横纹,尾部分叉。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蛹体长约15毫米,初绿色,后变黑褐色,腹部第1~4节背面各具1对白点。
稻眼蝶危害稻叶
幼虫
成虫
综合防治
(1)结合冬春积肥,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能有效地压低越冬幼虫基数。
(2)药剂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选用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800~1000倍液,或用10%多来宝1500倍液,或用20%速灭杀丁5000~8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