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很多符合水稻节水、丰产的稻田用水管理模式,如“浅湿间歇”、“浅湿晒”、“控制灌溉”和“非充分灌溉”等灌溉摸式。而“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一项比现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新兴节水高产技术。水稻覆膜旱作技术具有节水、分蘖力强、保肥、抗病虫、产量稳定等优点,其栽培突出旱、稀、湿,是旱作水稻、水作水稻、雨养水稻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水稻无水不能栽插的历史。
一、主要技术环节
(一)旱育稀植
采用旱育秧苗技术培育适龄壮秧,移植前整平耕地,避免地不平而损坏地膜。移栽时人工打穴,宜稀植,单株栽培,其规格为30厘米x30厘米-22厘米x30厘米,即一般每亩插植(密度)7500——10000株。植后每穴浇水1千克左右,若遇雨或墒情好也可不浇水。
(二)栽后覆膜
一般在移植后无风时覆膜,效果尤佳。当气温18℃左右时破膜,破膜后要用沟里的细土压实地膜,以防风吹雨打掀起乱刷膜而伤苗。
(三)科学灌溉
覆膜旱作水稻在分蘖后期至孕穗前期耐旱能力极强,一般移植后30天不灌溉不下雨也不会枯死。但在孕穗后期至抽穗开花期遇旱应及时灌溉,以“跑马水”为主,每次灌水60——75毫米,即亩灌水40——50立方米,遇雨可适当集蓄,这既充分利用降雨量,减少灌水量,又保证水稻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需。但在成熟期应防止田面水层,遇雨应排于积水,以免发生烂根、倒伏;应保持土壤湿润,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秆青穗壮粒重。
(四)合理施肥
肥料运筹采取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喷施叶面肥方法。整地时一般亩施农家肥1O00——15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碳酸氢铵40-50千克,或单施三元复合肥60——70千克;分蘖期至孕穗期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氯化钾15-25千克;后期结合天气、禾苗长势与土壤质地灵活掌握,巧施稳肥和粒肥,以叶面追肥效果更佳。
(五)防治病虫鼠害
覆膜旱作水稻前期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强;中后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应采取有效措施消灭鼠害,防止咬苗以致严重缺苗,影响群体结构而减产。中、后期可与前期更换毒鼠谷等毒饵,提高杀鼠效果。
二、节水增大效果
覆膜旱作水稻的模比系数(指各生育期需水量与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比值)变化符合水稻高产特点,水分利用合理,节水增产明显。它比常规栽培水稻亩可节省泡田用水量120.5——155.8立方米;比浅湿洒灌溉方法减少腾发量(需水量)115.6——202.2立方米,减少地下渗漏量80.5——100.8立方米,本田期节水196.1——303.0立方米,节水率达32.2%——49.8%,亩可增产稻谷29.0——68.6千克,增产率达2.7%——6.7%,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