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常生长于刺芹枯死的植株上,因此又称为刺芹侧耳。该菌属于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属。主要分布于西欧、南亚、中东及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等地,它是高山、草原、沙漠地带品质较好的一种大型真菌,肉质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有特殊的杏仁香,口感极好,被人们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由于其有较好的口感及营养,市场前景看好,且对养分要求不高,一般的农业下脚料,如棉籽皮、木屑均可种植,其种植的投入产出比为1:3,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现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形态特征
菌丝白色,初期纤细,逐渐浓密蔓延。子实体单生或簇生,菌盖直径2--13cm,初圆形,后变平,菌盖中央稍下凹,成熟时成漏斗状,表面干燥,灰褐色,菌盖边缘稍内卷,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乳白色,延生,菌柄长5--15cm,多偏生或侧生,也有中生,粗壮、先端细,中实,无菌环,孢子椭圆至纺锤形。
2、生物学特性
2.1 温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8--32℃,最适合的温度为25℃,菇蕾形成温度为10--20℃,最适温度12--18℃。低于8℃,不能形成子实体,当温度持续高于20℃时,菇体易萎缩,发黄腐烂。
2.2 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要求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85%--90%,若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过小,原基难以分化,已分化的子实体也会干裂萎缩并停止生长,湿度太大易造成菇体腐烂,导致绝产,尤其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更应注意。
2.3 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黑暗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量的散射光,一般为200--1000lx(勒克斯),光照过强,菌丝变暗,光照过弱,菌盖变白,菌柄变长。
2.4 通气。菌丝生长阶段,低浓度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原基形成期需要有充足的氧气,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0.2%为宜。
2.5 pH值。菌丝的生长pH值范围为4.0--8.0,最适为6.5--7.5,出菇时要求的pH值为5.5--6.5,覆土栽培时,土壤pH值以5.5--6.0为宜。
3、栽培技术
3.1 栽培场所。栽培管理菇场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环境卫生,排灌方便,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田地,以坐北朝南方向建棚,有利于遮光,通风,面积以100袋/平方米为好。
3.2 栽培季节。河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制袋,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需40--50d(天),杏鲍菇栽培适宜出菇温度为12--18℃,由于杏鲍菇生长对温度较敏感,若持续几天室温高于20℃,菇体易萎缩,发黄腐烂,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灵活安排。
3.3 菌种制作。母种培养基为PDA,母种接种后置于26℃恒温箱培养10--13d(天),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40%、杂木屑35%、麸皮20%、玉米粉3%、糖1%、石膏粉1%,料水比为1:1.2--1.5,原种栽培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培养,35--40d(天)菌丝可以长满瓶(袋)。
3.4 栽培管理
3.4.1 配料灭菌。栽培料配方为:木屑45%,玉米芯35%,麦麸18%,石膏1%,碳酸钙1%,含水量为65%左右,将料、水混拌均匀,经闷料后,将料装入菌袋,菌袋规格为33cmx17cm,料装好后,在中心打孔,然后系口,放入常压灭菌灶灭菌8--10h(小时),冷却至25℃后,于接种室接种,接种后置23--25℃下遮光培养,一般35--40d(天)可长满菌袋。
3.4.2 发菌出菇。菌丝长满后,菌袋单层排列在床架上,袋与袋之间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出菇质量和数量。此时菇房湿度应保持在90%--95%,温度为15℃左右,有一定量的散射光,然后解开袋口线绳,但不撑开袋口塑料薄膜,一般经10--15d(天)时间,菌袋可现菇蕾,菌袋现蕾先后和出菇的整齐度与温度有关,注意室温在13--15℃时,出菇较快,且出菇整齐。菌袋现蕾后应撑开袋口薄膜,向菇房地面及空间喷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温度控制在13--15℃,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min(分钟)左右,经15d(天)左右菇体可采收,为了延长菇体的保存期,采收前2--3d(天),湿度应控制在85%左右。
3.4.3 采收。采收的标准由市场决定,国内鲜销,一般在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出口标准一般为:菌盖直径4--6cm,柄长10cm左右,柄粗2--3cm。
3.4.4 采后管理。采收第1批菇后要及时清理料面,清除菇柄、死菇,处理污染菌袋,同时轻轻搔菌、去掉老的菌块,经轻浇水,覆薄膜养菌后,14d(天)左右又出下一批菇,二茬菇后,菌袋脱膜进行覆土栽培。
3.4.5 后期管理。菌袋出过两茬菇后,菌袋内的营养及水分就不能满足后期出菇的需要,如果还按常规方法出菇,菇体小且少,因此,两茬菇后,常采用覆土法管理。首先在菇房内建畦,畦宽1.1--1.3m,长不限,深0.3m,畦间留有0.5m的走道,畦作成后,在其底部及四周撒生石灰,防止地面害虫和杂菌侵害,然后将菌袋脱膜,将菌棒一个紧靠一个平卧于畦面,覆上一层1.0--1.3cm厚土,要求用土质疏松、不易板结、保温性好的泥炭土,并且土要经过消毒、杀虫处理。覆土后,先往畦中灌水并加入营养物,以水淹到畦面后停止,待水渗下后,补土,整平土面,用喷雾器轻喷,使畦面经常保持湿润,一般过12d(天)左右,土面会出现菇蕾。菇蕾出现后,加大喷水量,注意不要把水直接喷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发黄,品质下降,严重时造成菇体腐烂。经覆土法管理,后期还可以出两茬菇。此法较常规管理法出菇多,可使杏鲍菇生物转化率达到1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