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有哪些,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植物资料网解答: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生活,对蔬菜的质量要求,已由一般化发展到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即已不再满足于有菜吃而是要吃好菜,吃富有营养的菜,吃无公害蔬菜,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生产品种不断增多,复种指数显著提高,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病虫害加重,导致农药使用量加大,造成了蔬菜上农药的高残留。此外,由于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业"三废"的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有所忽视,再加上蔬菜生产的新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还不能被广大菜农所掌握。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影响了蔬菜的质量,直接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因食用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新课题,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无公害蔬菜的含义
无公害蔬菜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有营养的蔬菜总称。"安全"主要指蔬菜内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危害。"优质"主要指蔬菜的商品质量即蔬菜个体整齐均匀,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质地及口味好、新鲜度高,不夹有病虫害以及其他不符合商品规格要求的个体;"营养"主要指蔬菜的内含品质,即糖、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矿物盐等的含量。
2.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措施
2.1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由许多高新技术组合起来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蔬菜生产的环境条件,生产过程的各项技术措施,及产品的收获、加工、贮运等环节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因此,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是进行无公害生产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环境中有害或有毒物质污染蔬菜的首要和关键性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质、土壤污染,尤其要防止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液)的污染,防止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农药、化肥等方面的污染。基地附近应没有造成污染源的工、矿企业,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或省级相关标准。基地的灌溉用水应未受到工业"三废"及城市污水、废弃物、垃圾污泥及化肥农药的污染,并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或省级相关标准。基地的土壤应无污染、理化性质良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此外基地应建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
2.2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实施健身栽培技术。
2.2.1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抗逆性强、抗病、抗虫的高产优质品种。播前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和处理,种子消毒最好用物理方法消毒如热水烫种消毒,用化学物质处理种子时一定要合理用药,控制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危害,促使苗齐苗壮。也可用各种植物或动物制剂、微生物活化剂、细菌接种等处理种子。
2.2.2实行合理轮作
轮作换茬能够使不同的作物均衡地吸收土壤养分,不断提高肥力,实现持续增产,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轻杂草危害。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做到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倒茬,并适当调整播期,尽量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2.2.3加强田间管理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是促进蔬菜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和抵御不利环境条件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的基本措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精耕细作,播种前深翻、晒白土壤,及时清理田园,彻底消除园田内的杂草、杂物和病虫危害的残叶、残株,集中销毁或深埋,清除病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增强保水能力。
2.2.4培育壮苗
育苗床土应做到无病菌。无虫、无杂草种子,床土应富含有机质,营养元素全,保肥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好,对床土应选用合理的方法消毒。为提高地温可选用酿热温床育苗,电热线育苗或架床育苗,苗期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加强苗期病虫害的防治,以培育壮苗。
2.2.5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形式及先进的栽培技术
在栽培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热、气等条件,要通过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选用高畦或垄作,地膜覆盖,大小行栽培,大垄双行等形式。如果进行保护地生产还必须加强通风透光,实行放顶风或腰风的措施,不要放底风。冬春季节要预防低温、高湿,补充CO2气肥,增加光照,并应用棚室增温、保温技术。在高温多雨季节要遮阳降温。
2.2.6实行科学灌水
保护地内提倡膜下软管滴灌、渗灌、暗灌,露地栽培推广滴灌和喷灌。阴雨天控制灌水,低洼易涝地注意雨季排涝。
2.3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要采取科学施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以底肥为主,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并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肥料,并适当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和优质的叶面肥。但施用化肥必须在蔬菜作物收获前30天完成,叶面肥料在采收前20天施用。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硝态氮肥和未经过处理的城市垃圾、污泥以减少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2.4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机械物理防治,并辅以正确的化学防治,以获得最佳防治效果,减轻危害,避免残留。
2.4.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在栽培场地附近栽培具有趋避当地某些害虫且非病虫害寄主的作物,深耕土壤,"翻土晒白",灭菌灭虫;及时清洁田园,消灭杂草,摘除病虫危害的病叶、老叶、病株,清除传染源;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采用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等措施降湿,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4.2生态防治:就是通过分期控制温、光、水、气等环境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在棚室黄瓜生产过程中在一天中采用四段变温管理,即能促进黄瓜生长又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4.3人工、物理机械防治
如利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携带的部分病菌和虫卵,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死病菌虫卵;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如采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性诱剂、糖醋液诱杀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甘蓝夜蛾等害虫。
2.4.4生物防治
利用害虫的天敌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进行生物防治,首先是要保护和利用好害虫天敌,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目的。如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利用鸟类、蛙类消灭害虫等;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用BT乳剂青虫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利用弱毒疫苗接种,增强植株对病毒的免疫力,防治病毒病;用抗毒剂1号防治番茄病毒病,利用农抗120防治蔬菜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等。
2.4.5化学防治
目前,完全不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还难以做到,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病害流行,虫害数量大的时候,化防更是应急措施。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严格就是要严格控制农药品种,蔬菜上使用的化学农药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杀虫剂可选择敌百虫、功夫、辛硫磷、溴氰菊酯,灭杀毙等,杀菌剂可选择粉必清、百菌清、扑海因、速克灵、杀毒矾等。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碗、磷化锌、呋喃丹、氧化乐果、杀虫脒等,另外还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准确是指讲究防治策略,适期防治,对症下药。要搞好预测预报,做到达标防治。没有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不得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及时用药,提高防效。要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准确选择施药时间,根据田间病虫的分布状况,准确选择施药方式,施药剂量和次数,禁止盲目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在棚室蔬菜生产上提倡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病虫害,以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对蔬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经过一系列的无公害栽培措施,生产的蔬菜必须经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测,才能确定其是否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尤其是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更应从严,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收获后的无公害蔬菜最好进行净菜包装和净加工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