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缩果病用什么防治?
冬枣缩果病用什么防治?
缩果病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发病与枣果外皮破损有直接关系。除自然磨损的枣果伤口可以传病外,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壁虱、叶蝉和椿象等所引起的伤口传病。发病也与枣果的发育时期有关。在华北地区,一般于枣果变白至着色时发病。从气候条件上看,气温在26℃~28℃时,一旦遇到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天气,此病就容易暴发成灾。缩果病以点片发生较多,一片枣园往往有几株树发病严重,一株枣树又往往有几个枝条发病严重等。另外,缩果病往往与炭疽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枣果上或同时在枣园内发生,有时比较难以区分。两种病果的主要区别在于枣果的果核发不发黑。只患有缩果病的枣果,果核一般不变色而一旦感染上炭疽病后,它的果核则会变黑。
用琏霉素或土霉素、卡达霉素、硼加硒30-50mL/亩,作全树喷施。每7天喷施1次,共施2~3次。由于上述药剂的水溶液容易失效。特别是链霉素,故使用这些药剂时最好现配现用。
缩果病往往与炭疽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枣果上或同时在果园内发生,则需要同时进行防治。
?如果您对问题的解答还算满意,不妨点一下同意和采纳,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最近两天我的枣树落果很严重?是否是缩果病引起的?都有什么好办法呀?
是枣树缩果病。枣树缩果病有真菌性病害也有生理性病害,真菌性缩果病称干腰病,在果实腰部出现黄褐色病斑,然后凹陷、皱缩,在谢花后至果实成熟都有发生,在此期间,须每15~20天叶面喷洒一次多抗霉素或苯醚甲环唑或异菌脲或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连续喷洒2~3次。生理性缩果病是果实皱缩、失水、变红、脱落,没有病斑,在膨大期致成熟期发生。生理性缩果病只须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加活性钙或星朋磷钾一号加流体钙即可减轻发病。
枣树缩果病怎样防治?
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北方枣区称为“烧茄子”病,重庆永川、四川眉山均有发生,北方枣区普遍发生。
(1)症状 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边缘呈浸润状,清晰。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无光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剖开果皮,果肉呈浅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味苦。后病部转为暗褐色,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提前脱落。
(2)病原 欧氏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4~0.5微米×1微米。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3)病害循环及流行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果面摩擦造成的伤口侵入为害,害虫为害果实造成的伤口也可使细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果实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果实变红时(着色期),果肉含糖量18%以上、气温23~26℃时,该病进入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流行暴发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不同。梨枣、木枣和灵枣最易感病,金丝枣、冬枣、灰枣和鸡心枣较易感病。
(4)防治方法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枣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增强树势;科学喷洒“天达2116”、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③根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年份可在7月底或8月初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天达2116”+600倍氟派酸药液(或分别掺加1000倍百痢停、1000倍天达诺杀、150单位/毫升的卡那霉素等)后,每隔5~7天喷洒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洒2~3次。喷药时可结合防治虫害加入1500~2000倍25%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或3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药液消灭虫害。
保健养生花鸟鱼虫类之吃狗肉如何御寒下火
我们最好不要去吃狗肉,不卫生,也有一些不干净的狗,有人捕杀狗是用的是毒药,会有残留的,我们经可能的不要去杀生,阿弥陀佛!
枣树新病害枣缩果病,有哪些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枣树的枣缩果病,又叫枣萎蔫病,在我们这也叫枣蔫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一,枣缩果病的症状。
枣缩果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为开始果实表面出现黄褐色不规则的斑点,接着病斑逐渐扩大并出现萎缩 、凹陷,果肉海绵状坏死,最后假红,并在半青半红时脱落,吃着有苦味。
二,枣缩果病的发病原因。
枣缩果病的发生,经研究表明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其发病与以下现象有关
这伤口既包括自然磨损伤口,也包括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给果实造成的伤口(椿象、夜蝉等)。遇适宜条件,病菌就从伤口侵入。
②发病还与气候有关。
气温在26~28℃时,一旦遇连雨天或夜雨昼晴天气,就容易爆发。
③发病也与枣树缺少硼肥等营养元素有关。
土壤贫瘠的山地和河滩、盐碱地、钙质含量高的土地等硼肥缺乏或硼呈不溶状态的地方发病率较高。
三,枣缩果病的防治方法。
枣缩果病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枣树的产量和质量,使大枣失去商品性,给生产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做好防治。
①加强枣树管理,提高树势。
清除杂草、适时修剪、灌溉,合理施肥(秋季或早春增施硼肥),以增强枣树本身抗病能力。
②加强病虫害防治。
针对枣尺蠖、桃小食心虫、夜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分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氯氰菊酯、高锰酸钾等)
③加强土壤管理。
在枣的白熟期保持土壤湿润,喷施氯化钙水溶液和磷酸二氢钾,防止裂果的发生,减少果实伤口。
④适时做好化学防治。
在大枣转红期喷洒10%世高(杀菌剂)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再加硼钙宝25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计两次即可。链霉素水溶液容易失效,应现配现用。
以上即为枣缩果病的症状、成因及防治方法,请有用者参照判断。
什么是枣缩果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北方枣区称为“烧茄子”病,重庆永川、四川眉山均有发生,北方枣区普遍发生。
(1)症状 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边缘呈浸润状,清晰。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无光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剖开果皮,果肉呈浅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味苦。后病部转为暗褐色,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提前脱落。
(2)病原 欧氏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4~0.5微米×1微米。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3)病害循环及流行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果面摩擦造成的伤口侵入为害,害虫为害果实造成的伤口也可使细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果实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果实变红时(着色期),果肉含糖量18%以上、气温23~26℃时,该病进入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流行暴发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不同。梨枣、木枣和灵枣最易感病,金丝枣、冬枣、灰枣和鸡心枣较易感病。
(4)防治方法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枣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增强树势;科学喷洒“天达2116”、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③根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年份可在7月底或8月初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天达2116”+600倍氟派酸药液(或分别掺加1000倍百痢停、1000倍天达诺杀、150单位/毫升的卡那霉素等)后,每隔5~7天喷洒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洒2~3次。喷药时可结合防治虫害加入1500~2000倍25%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或3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药液消灭虫害。
枣树缩果病怎样防治?
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北方枣区称为“烧茄子”病,重庆永川、四川眉山均有发生,北方枣区普遍发生。
(1)症状 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边缘呈浸润状,清晰。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无光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剖开果皮,果肉呈浅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味苦。后病部转为暗褐色,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提前脱落。
(2)病原 欧氏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4~0.5微米×1微米。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3)病害循环及流行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果面摩擦造成的伤口侵入为害,害虫为害果实造成的伤口也可使细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果实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果实变红时(着色期),果肉含糖量18%以上、气温23~26℃时,该病进入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流行暴发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不同。梨枣、木枣和灵枣最易感病,金丝枣、冬枣、灰枣和鸡心枣较易感病。
(4)防治方法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枣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增强树势;科学喷洒“天达2116”、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③根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年份可在7月底或8月初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天达2116”+600倍氟派酸药液(或分别掺加1000倍百痢停、1000倍天达诺杀、150单位/毫升的卡那霉素等)后,每隔5~7天喷洒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洒2~3次。喷药时可结合防治虫害加入1500~2000倍25%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或3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药液消灭虫害。
枣树缩果病的症状是什么?
缩果病主要危害果实,初期枣果中部至肩部出现水渍状淡黄褐色不规则小斑点,边缘比较清晰,随病斑的扩大而汇合成不规则云状斑。果肉浅褐色,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扩展,带苦味。后期发病部位暗红色,失去光泽,病果逐渐失水皱缩凹陷。
病原为噬枣欧文氏菌(ErwiniajujubovraWangCaiFengetGao),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大小为0.4~0.5微米10微米,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平板上为黄色圆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或透明,直径1.5~2.0毫米。在肉汁胨液体培养中,浮膜状生长。
如何治疗枣树花叶病?
枣树花叶病是北方枣树上仅次于枣疯病的严重病害,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山西农业大学马润年教师多年研究,枣树花叶病是一种由类菌质体感染引起的病害。由于类菌质体对四环素敏感,故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4月中、下旬枣芽开始萌动时,在每株病树主干基部距地面10~15厘米处,用木钻向主干心部打两个深为干径2/3的孔洞,两孔相互垂直而相通。堵一孔,留一孔滴注药液。将25万单位的盐酸四环素稀释成1000~4000毫克/升,每株注射25万单位(采用吊瓶注输法),使药液慢慢渗入树干内即可。
什么是枣缩果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北方枣区称为“烧茄子”病,重庆永川、四川眉山均有发生,北方枣区普遍发生。
(1)症状 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边缘呈浸润状,清晰。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无光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剖开果皮,果肉呈浅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味苦。后病部转为暗褐色,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提前脱落。
(2)病原 欧氏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4~0.5微米×1微米。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3)病害循环及流行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果面摩擦造成的伤口侵入为害,害虫为害果实造成的伤口也可使细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果实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果实变红时(着色期),果肉含糖量18%以上、气温23~26℃时,该病进入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流行暴发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不同。梨枣、木枣和灵枣最易感病,金丝枣、冬枣、灰枣和鸡心枣较易感病。
(4)防治方法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枣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增强树势;科学喷洒“天达2116”、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③根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年份可在7月底或8月初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天达2116”+600倍氟派酸药液(或分别掺加1000倍百痢停、1000倍天达诺杀、150单位/毫升的卡那霉素等)后,每隔5~7天喷洒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洒2~3次。喷药时可结合防治虫害加入1500~2000倍25%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或3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药液消灭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