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褐斑病有什么表现,茄子褐纹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植物资料网解答:
预防茄子褐纹病,可以使用大蒜素乳油浸种,然后清水洗净后播种,底肥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并适时增施磷钾肥。发病后使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隔5至7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可以交替用药。
茄子褐纹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或种子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24℃,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低,叶面结水珠或茄子叶片吐水、结露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流行。北方春末夏初棚室栽培或露地秋季栽培的茄子发病重。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概率高,流行速度快。若管理粗放则病害流行造成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应引起高度重视,提早预防。
当田间气温28~30摄氏度,相对湿度高于80%,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连续阴雨,此病易流行。此外,多年连作,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播种过密。植株生长较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可直接侵染幼苗的茎或根,或经雨水喷溅到近地面的果实上引起果实发病。病斑上的孢子襄,经风雨、浇水进行再侵染。一般7-8月份,阴雨连绵,天气闷热,低洼窝风,排水不良,生长衰弱时发病重。
病原真菌主要在土表病残体中越冬,也可在种子内外越冬,并能存活2年以上。若播种带菌种子,则引起幼苗发病,土壤带菌主要引起茎基部溃疡。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使植株叶、茎、果发病。田间气温28-30℃,相对湿度高于80%,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多年连作、田块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栽植过密、幼苗瘦弱等不良因素,发病严重。
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夏、秋季多台风暴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苗床湿度过高、种植过密或生长茂密、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品种上条茄、白皮茄较圆茄明显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