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植物资料网解答:
常见的有蓟马。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体微小至小形,长0.5~14毫米,一般为1~2毫米。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翅狭长,具少数翅脉或无翅脉,翅缘扁长,有或长或短的毛。也有无翅及仅存遗迹的种类。
通常有两性,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体色也较浅。雌雄二型或多型现象较普遍,这在管尾亚目的食菌性类群中尤为突出。
在食菌性类群中,雄虫比雌虫大,且具有特别发达的前足。
蓟马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或者两者交替发生。两性生殖的种类雌性个体往往占多数,这是因为雄性寿命较短,或在某些条件下,雄性不能越冬。同一种蓟马的性比,常随着季节、食物、地区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如烟蓟马在地中海东部和伊朗,其雌性、雄性比为1:1左右,而在夏威夷,则为1000:1。雄虫罕见或至今尚未发现雄性的种类,其生殖方式是部分或全部孤雌生殖。
蓟马大多数为卵生,但也有少数种类为卵胎生。以锯状产卵器插入植物组织内产卵,卵较小,多为肾形,表面光滑柔软,黄色或灰白色;一般为单粒散产,在田间摘下有卵叶片对光透视,不难看到,但也有时会在叶脉旁或叶脉下产成一小排,过渐变态。多数蓟马是在叶背面叶脉的交叉处化蛹,亦有些种类在树皮裂缝、叶柄基部、萼片间、叶鞘间、树皮下、枝条凹陷处及枯枝落叶层等场所化蛹。有些种类甚至吐丝结茧或在土中营造土室化蛹。
蓟马食性颇为复杂,植食性种类较常见。由于蓟马体小或活动隐蔽,为害初期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往往在造成严重灾害后才被发现,因此,植食性蓟马是农作物、植物、果树、花卉上的重要害虫。蓟马以其挫吸式口器刮破植物表皮,口针插人组织内吸取汁液,喜取食植物的幼嫩部位,如芽、心叶、嫩梢、花器、幼果等。叶片被害后常留下黄白色斑点或银灰色条纹,叶片卷曲、皱缩甚至全叶枯萎;嫩芽、心叶被害后呈萎缩状且出现丛生现象;瓜果类被害后,除了引起落瓜落果,还使瓜果表皮粗糙,呈黑色或锈褐色疤痕,降低瓜果质量。在热带和***带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植食性种类可以形成虫瘿。有的蓟马在为害植物的同时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如番茄斑萎病(TSWV)及花生黄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