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描写的是什么海棠?
回答:
“绿肥红瘦”是李清照对暮春时节海棠花的描写,这个画面出自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词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小令,字虽不多,但却含着无数曲折之意,自然流畅而又委婉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闺中女子惜花伤春的情怀。淡中微带些忧愁,忧愁之中又含着几分闲雅,闲雅之外又有清新明快的感觉,这三点是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最为显著的特点。
“昨夜雨疏风骤”一句,点明了天气情况。大意是说:昨夜的雨下得淅淅沥沥,虽然雨不是很大,但是风很大,刮了一个晚上都没有消停。

这一句是词人对过去时间里发生的事情的回味,在词人的回味中,一幕闺中生活的场景拉开了帷幕,词人用“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闺阁。
夜晚风雨时疏时骤,绵延持续了一整夜,经历了一个风雨之夜的第二天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词人没有直接描写闺阁内外的情景,而是来了一句“浓睡不消残酒”,原来因为夜晚风雨交加,词人百无聊赖,饮了很多酒,然后就进入了梦乡。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她还感觉到醉意未消,便慵懒地躺在床上。

此时,侍候李清照的丫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首先来到主人的寝室,为主人打扫寝室卫生,因为主人昨夜饮酒,寝室内肯定是杯盘狼藉的,她首先轻轻地卷起窗帘。带着未消的酒气,女主人突然记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她问那正在卷帘的丫鬟,庭院里的海棠还好吗?丫鬟回答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这是女主人和丫鬟之间的一幅富有戏剧性的问答场面。“试问”两个字表达的是情切又情怯的复杂情绪。经历了一夜风雨,多情敏感的词人最关心的就是海棠花如今怎样了?“试问”二字中还包含着一丝希冀,词人内心多么希望风雨过后的海棠安然无恙,她甚至希望昨夜的风雨就是一个假象、一个梦境一样,从来没有在现实里发生过。

然而丫鬟的回答却很随意,从她回答中的“却道”不难看出,丫鬟没有明白女主人的心境,词人对丫鬟的回答也是不满意的。
这一问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两个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女主人感情丰富细腻,丫鬟粗心大意、漫不经心。从问答中不难看出,她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与她们的学识、人生阅历和艺术修养不无关系。
丫鬟的身份决定着她所关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对海棠的细微变化,她并未太过留心,也不可能去进行细腻的感受,所以她的答语也是很自然的,这也愈加突出了女词人爱花惜花的细腻情怀。

丫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情感去关心跟她关系不大的花花草草,在她看来,海棠花和昨天没有什么两样,她不关心昨夜的一场风雨是如何敲打着娇弱的花朵,更不知道这场风雨又如何敲击到了女主人的心灵。
李清照则是从昨天开始就在担心了,如今担心的事情如期而至,而且卷帘人的这一回答还让她霎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独,只有自己在惜春的情感之路上走到了几乎没有知音的远处。
于是她只好轻轻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二字叠用,显示了词人对现实无奈的接受和心中巨大的落寞。“绿肥红瘦”四个字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暮春时节落红遍地的景象,令人感觉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已经离人远去了。

这一句堪称精工细描,含蓄无穷,词人通过清丽、深婉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无限凄婉的伤春惜春之情。然而全词到此戛然而止,读来余味悠长。
更多·回答
暮春时节的海棠
李清照赞美海棠的诗词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