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型化、紧凑、株矮的盆栽菊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看好。盆菊矮化是栽培管理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选择品种菊花品种多,应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如‘争艳’、‘金杯’、‘早黄’、‘黄松’、‘白虎笑’、‘一品黄’、‘黄牡丹’、‘醉蟹’、‘金背大红’等做母本培育。
一般多选用大花球型及细管型品种,它们叶厚肥大、花大丰满、色泽鲜艳、对激素比较敏感,易于盆栽矮化。
扦插要晚菊花扦插时间的早晚,是秋菊能否矮化的关键之一。为使植株高度不超过33厘米,一般三叉九顶菊宜在6月份扦插,独本菊宜在7月至8月份扦插。这时扦插的一般会比春插植株要矮10厘米至20厘米。
合理扦插一是插穗要短。以往插穗一般要有3到4个节,10多厘米长,如果将插穗改为2个节,一节入土生根,一节露外发芽,既可保证扦插成活,又可使插穗大为缩短,其矮化效果好。
二是栽植要低。在幼苗上盆时,将根系置于盆的底部,培养土先填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再逐步填土,到9月中下旬最后一次填土至正常深度,土面离盆沿3厘米左右,以便浇水。这样比栽在盆的上部要隐去8厘米至10厘米,而且入土茎干逢节生根,植株生长更加茁壮旺盛。
三是摘心。一般从苗高10厘米左右起,到立秋前后3天到5天止,其摘心次数须按照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所需高度而定,有的1次至2次,有的3次至4次。但需注意最后一次摘心时间不能过迟,否则有可能出现不现蕾,或者花蕾不能开放。
控制肥水菊花喜肥,若施肥不当易引起徒长,施肥过多则株高叶稀。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幼苗期不需追肥,进入营养生长期,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多次喷施0.1%尿素水至转绿时为止。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浓度可逐渐增加,并注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长。
植株进入生长期,特别是旺长期,为防止徒长,浇水时间须在上午10时左右,水量以维持当日消耗为度,若气温高,蒸发量大,可在每天早晚给叶片喷一次叶面水。
抹芽疏蕾菊花壮苗期会萌发出许多腋芽,须及时用手抹掉,否则会消耗大量养分,且能发出许多小侧枝,使植株显得杂乱无章。
孕蕾期,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外,也应及早去掉旁蕾,促进顶蕾肥大。
针刺对一些出现有旺长甚至疯长的盆菊,可采用针刺法,达到矮化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在生长点的叶片下端,用经消毒的缝衣针或大头针刺入茎干,长势一般的刺至中心,长势健壮的刺透,以破坏部分输导组织,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不仅可制约其高度,还可使茎干增粗叶片增大增厚,以后花开更大,花色更艳。
使用激素用于菊花矮化的激素有比久(B9)及矮壮素。在上盆后10天到15天,可用矮壮素1000倍至3000倍液浇灌1次,10厘米盆径的每次浇100毫升,可结合盆土需要浇水时结合浇激素。
8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7到10天喷1次浓度为0.2%的比久溶液,喷至叶片正反面湿润为止,每株用量约50毫升,一般到盆菊现蕾为止,可有效控制株高,生长矮壮,花大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