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cunea(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别名秋幕毛虫、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等。原产北美,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后迅速蔓延至东欧、前苏联、法国、墨西哥、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我国辽宁首次发现,又蔓延至山东、陕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近两年在河北省任丘华北石油工矿区多处发现其危害,有一定蔓延严重的趋势。
一、为害植物
美国白蛾食性极杂,幼虫吐丝结巢群居300多种植物。主要为害行道树、观赏树木、果树和花卉,尤其是阔叶树受害最重。其中悬铃木、白蜡、椿树、泡桐、金银木、山楂、桑树等受害较重,美国白蛾还为害桃、樱花、杨树、柳树、榆、槐、海棠、丁香、紫荆、五角枫、爬山虎、葡萄、金银花等园林植物,同时也为害园林植物周围的玉米及蔬菜等农作物。
美国白蛾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危害针叶树,但在老龄幼虫分散危害时,往往对个别针叶树造成一定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美国白蛾的食性也往往发生一定的改变。
二、为害症状
美国白蛾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片,1至2龄的幼虫一般群居在吐丝结成的网幕中,在叶的背面啮食叶肉,残留叶子上表皮及细叶脉,被害叶呈纱窗状,仅个别嫩叶被咬成小洞;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透,呈小孔洞。
随着虫龄的增长,幼虫不断将网幕增大以扩充食料。常见的网幕长1米左右,大的网幕可从树梢向下拉到树干的基部,长达3米以上。一棵树上的网幕有几个到十几个,多的达200多个。网幕把树叶及小枝条缀连在一起,内有大量虫粪、幼虫和幼虫脱的皮壳,对树木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4龄后幼虫分散成小群体蚕食叶片,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单独活动、取食,直到全树叶片全部被吃光。同时幼虫向附近的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杂草等植物上转移危害。
美国白蛾大发生时,由于食性杂,发生量大,传播蔓延快,以致所到之处,不少园林植物的叶片被吃光,严重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害区各种园林植物呈现一片枯黄,状如秋天,甚至造成树木枯死。因此,美国白蛾对城市园林绿化影响极大,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也是我国重要害虫检疫对象。
三、形态特征
1.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至14毫米,翅展23至44毫米,体白色。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白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双栉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成虫寿命一般4至8天。
2.卵:圆球形,直径0.5毫米左右。卵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即为浅黄绿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3.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根据幼虫头壳和体背毛瘤的色泽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老熟幼虫头宽2.5毫米,体长28至35毫米。“黑头型”头部黑亮,体黄绿色至灰黑色。沿背中央有1条灰褐至灰黑色的宽纵带,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毛带上方两侧各有1排黑色毛瘤。体两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杂有黑色或褐色毛。气门白色。长椭圆形,具黑边。胸足黑色,臀足发达。
4.蛹:体长8至15毫米,宽3至5毫米,暗红褐色。有臀棘8至17根。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或暗灰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四、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一年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地面枯枝层或表土层内越冬。越冬蛹一般在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一代一龄幼虫,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7月上旬始见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初始见第三代成虫,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三代幼虫进入蛹期。1个世代大约40天左右。
美国白蛾刚羽化成虫对垂直物体表现出强烈的趋性。成虫在钻出蛹壳后,迅速爬到附近直立的物体上,如树干、墙壁、电线干以及草本植物的茎干上,静伏不动,高度大约在l米左右。天黑以后开始飞翔,寻找寄主植物。在群体密度比较大时,成虫一个接一个地起飞,直线飞向天空,其飞翔高度可以超越树冠。在空中飞翔的蛾子沿树冠或在树冠之上回旋,最终落到所嗜食的寄主植物上,完成了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成虫的这一飞翔活动对种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越冬蛹的分布比较分散,有许多远离寄主,倘若没有这次选择寄主的飞翔活动,绝大多数幼虫会因缺乏合适的食料而发育不全或饿死。
美国白蛾的趋光性较弱,在各种光线中,对紫外光的趋性相对较强。因此,黑光灯仍能诱到一定数量的成虫。由于雌蛾的孕卵量较大,不大活动,所以灯光诱到的成虫多为雄虫,约占总蛾量的90%。
成虫落到寄主植物上之后,开始静伏下来,直到次日凌晨3时。当蛾子受到微光的刺激后开始向叶片边缘移动,此时雄蛾尤为活跃,在叶片上来回爬行,有时还拍击翅膀。随着光线的进一步增强,雄蛾开始起飞。在雄虫活动的诱导下,雌蛾开始释放性外激素,招引雄蛾,并开始交配。一般情况下,雌成虫交配后于当天下午或夜里开始产卵。没有交配的雌成虫一般不产卵或只产少数分散的卵,大部分卵留在体内。
雌虫常将卵产在树冠外围叶片的背面,有少部分雌虫将卵产于枝条上。通常一头雌虫一生只产一块卵。雌虫产完块卵往往需要2至3天,个别情况下甚至更长。但大部分卵是在第一天产下的,其后只产少量的卵。成虫产卵时受惊扰也不飞走,对其后代有极强的保护反应。雌虫在产卵时缓慢地向一侧摆动腹部,产下一排卵,然后身体稍向前移动,又将腹部摆向另一侧,产下另一排卵。因此,在一个卵块中,卵块的行与行之间排列紧密,每块平均500至700粒,最多可达2000多粒。雌虫产卵时往往将卵产于平行的叶脉间,所以许多卵块的形状呈矩形或菱形。卵块上覆盖有雌蛾脱落的体毛,卵块表面的鳞毛有强烈的防水性,可以防止卵粒被雨水冲刷掉。卵期6至12天,其长短因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而不同。
幼虫共7龄,幼虫期30至40天。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幼虫具有暴食性,并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头幼虫一生可吃掉10至15片桑叶或白蜡叶片。尤其是5龄后食量剧增,有时在3至4天内可将一棵树的叶片吃光。据对不同龄期的幼虫进行了耐饥饿力的测定,1至2龄幼虫可耐饥饿4天;3至4龄幼虫可耐饥饿8至9天;5至7龄幼虫可达到9至15天。幼虫的这种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对其随运输工具或货物进行远距离传播极为有利。
幼虫老熟后就停止取食,沿树干下行,在树干的老皮下或附近的其他地方寻觅化蛹场所。在遇到合适的地方后,幼虫就钻入其内化蛹。若幼虫钻入土中,则形成蛹室,蛹室内壁衬以幼虫吐的丝和幼虫的体毛。在其他场所,幼虫则吐丝做茧,在其内化蛹。
五、综合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工作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花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2.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幼虫不要随意乱丢弃,应就地销毁,以防蔓延。
3.人工物理防治人工剪除网幕:巡查剪网。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即1至4龄幼虫在树上为害时将局部枝条及叶片吐丝结成网幕状,在网内取食叶片。此时通过观察并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可消灭虫源达到防治的效果。剪下的枝长及网幕要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烧毁。
围草诱蛹: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具体操作方法: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至1.5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灯光诱杀: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捕杀成虫: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可于成虫期捕捉成虫。
4.生物防治对3至4龄前幼虫喷施Bt乳剂,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2000至3500倍液;或喷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喷后第8天幼虫感病最多,持效期达30多天,防治效果在90%以上;释放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至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00至下午5:00以前进行放蜂,将茧悬挂在离地面2米处的枝干上。
5.植物杀虫剂防治对于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至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6.性信息素诱杀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春季诱捕器设置的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0至2.5米)处为宜,夏季以树冠中上层(5至6米)处设置最好。每100米设一个诱捕器,诱集半径可达50米。
7.化学防治对4龄前幼虫使用20%除虫脲悬浮剂6000至8000倍液,灭幼脲类具有持效期长且抗雨水冲刷的特性,持效期达1个多月,喷后半小时遇小到中雨都无妨。在美国白蛾破网后喷此类药防治效果差些,凡是吃到药的虫不能蜕皮或化蛹,但对停止取食的老熟幼虫无效。也可使用20%米满胶悬剂1500至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倍液等仿生农药进行防治。对于幼虫发生危害严重地段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混合后进行防治。
六、识别要点
与美国白蛾相似的主要种类有:1.柳毒蛾(Stilpnotiasalicis)。主要区别是:该种毒蛾前后翅白色,翅面无斑点,有丝质光泽;足胫节和跗节有黑白相间的环纹。雌成虫触角,短双栉齿状,触角主干白色;雄成虫触角羽毛状,触角主干棕灰色。
2.黄尾毒蛾(Euproctissimilis)。主要区别是:该种毒蛾体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黑褐色斑纹,有时不明显。前足胫节带棕色毛。雌成虫触角栉齿状,腹部粗大,尾端有黄色毛丛;雄成虫触角羽毛状,腹末黄色部分较小。
3.星白雪灯蛾(Spilosomamenthastri)。主要区别是:该种灯蛾翅白色;胸足具黑纹。腹部背面除基节和端节外为黄色或红色。前翅散生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