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珠三角的有毒蔬菜为何能连闯三关上餐桌?

时间 : 12-04 投稿人 : 兰亭雅致花店 点击 :

蔬菜有问题,但你还是要吃啊,农民不懂(使用农药),他也没想害人,但他不打药,他就要绝产绝收。

珠三角的有毒蔬菜为何能连闯三关上餐桌? | 植物百科

———农科专家、珠海市蔬菜种植大户张慧颖

市民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农药残留,也不要以为所有农药残留就一定是高毒的,有些农药的副作用还不及日常用的牙膏。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日远教授

让蔬菜销售真正回归理性,应效仿国内蔬菜出口国外的做法,从收购到销售不再单纯以貌取人,而是将质量和口感排在第一位,这样蔬菜“戒毒”才有可能。

———珠海蔬菜批发商李先生

翻查早前的报道,层出不穷的毒蔬菜事件的背后,其实都是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

因此,在完成对蔬菜来源、菜农经济的调查之后,我们把目光转向蔬菜的监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年政府都在努力加强蔬菜安全的监管,可漏洞仍旧存在:根据现有流程,蔬菜进入批发市场前,主要由农业局抽检;进入农贸市场由工商负责;进入超市则由质检负责。这意味着蔬菜从田头到餐桌,至少要经过三个部门,而这些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其次是检测程序过于靠后。现有的检测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与百货超市,这事实上只能起到一个市场准入门槛的作用,而对蔬菜的来源地产生不了足够的警示作用。此外,过于分散的、非品牌化的农户生产模式,也导致事后追责难以落实。

本篇将集中展示上述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蔬菜溯源标识制、蔬菜品牌建设等解决方案。

批发市场检测率不高

受资金、人手、检测设备限制,扶西市场每天40个随机抽取的样本相对于500吨的蔬菜销量只是杯水车薪

5月19日凌晨3时30分,佛山禅城扶西综合批发市场已是灯火如昼。一辆辆挂着外地牌照的货车满载着蔬果到站后,开始在一个个档口前点算、卸货、结账。前来贩菜、卖菜的菜贩们,驾着三轮车轻盈地穿梭其中,为理想的要价争得面红耳赤。

来自佛山市禅城区农业部门的资料显示,占地500多亩的扶西综合批发市场,有蔬菜、水果档位1500多个,是禅城乃至佛山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每天,在禅城区各农贸市场、超市上销售的蔬果中,近80%由扶西批发市场供应;而广州江南市场、深圳布吉市场等地,也有不少客商来此调货。目前,该市场每日供应的蔬菜约500吨左右。

和往常一样,凌晨3时50分许,4名身着白大褂的市场农产品检测人员,开始在随机挑选的40个蔬菜档口取样,每个样本取菜半斤。检测员唐卫军熟练地记录着样品的名称、编号,同事夏添喜则登记着总量和进货来源。在每个档口堆积如山的蔬果中,往往被随机抽检的只是其中的1个品种。大约30分钟后,检测人员的篮子里已塞满了蔬果样本,开始匆匆赶回设在市场内的检测站。根据经验,扶西市场交易的高峰期在凌晨5时左右,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对样本初检,以便在“问题蔬果”交易前处理。

4时30分许,检测室内,两名检测员按编号顺序将蔬菜样本一一剪碎后,用清水浸泡在50毫升的检测杯中。之后,蔬菜样本的浸泡液被分批滴在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的试纸上。约10分钟后,多数试纸已呈深蓝色,部分呈浅蓝色,已从业5年的唐卫军介绍说,“这表明被捡农产品农药残留未超标,或是通过清洗可基本合格”。随后,检测人员又将浸泡液拿到一台俗称“96通道”的高精度农药残留速测仪上复测。这一次,某档口所进的800斤海南苦瓜,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检测人员将结果一一记录、上传到禅城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立即向市场方通报检测结果。20多分钟后,市场管理方按图索骥将正待出售的“问题苦瓜”拦下。

南都记者了解到,由禅城农业部门设在扶西市场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运行已近5年。在此期间,经该站发现、销毁的有毒有害蔬果在600吨以上。尽管成绩突出,但监管之难仍清晰可见:相对于每天500吨的蔬菜销量,每天40个随机抽取的样本只是杯水车薪,有毒有害蔬菜被发现、处理的几率较为有限;而对农产品样本进行检测,需要一定时间,此时各个档口正在进行交易,检测结果出来时,有毒有害蔬菜或已卖出去。此外,由农业部门设在市场内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并没有权力对有毒有害的蔬菜直接处置,需通过工商、执法、食安委等部门,并借助市场管理方完成。

对于检测率偏低的质疑,该检测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也有些无奈,“我们不可能把整个市场交易的蔬菜都检一遍。但如果增加一些人手、检测设备,抽检率会提前一些”。据其介绍,有经验的检测员会根据蔬菜上市的季节性、近期虫害高发的品种等等,有针对性地抽检,“比如近期就是以叶菜类的抽检为主”。

那么,是不是在市场增加人手、设备、提高了检测率,就一定能将“问题蔬菜”拒之门外?在市场内经营多年的多名菜贩,并不看好。一名已在南海九江种菜多年的菜贩介绍说,目前有不少菜贩直接在田间地头收菜,往往一个品种会收10多个小菜农的菜。因每个菜农卖菜只有几十斤,且要赶时间卖给大批发商,菜贩不会逐一对每个菜农的蔬菜进行检测。

而大蔬菜批发商,亦不会对每个菜贩收来的菜进行逐一检测,送到批发市场时的菜,可能已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到批发市场后,因被抽检的只是其中一部分,“问题蔬菜”可能漏网。而此后,这些蔬菜可能又会被10多个小蔬菜贩子分批买走,送到各农贸市场销售,“这样多次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监管的难度很大”。

 流动菜贩成漏网之鱼

工商和农业部门只对市场内流通的蔬菜安全进行把关,市场外的流动菜贩“很少被要求抽检”

除此之外,众多游走在市场之外的“走鬼”,也令监管难上加难。在佛山市以及其他珠三角城市,数量众多的本地菜农或是外来租地菜农,种植面积多在2亩-20亩左右,这些以自产自销为主要交易特征的小菜农,更倾向于在约定俗成的墟市、农贸市场外摆摊卖菜。这对监管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5月18日上午11时许,佛山市高明区午阳市场外的一条内街上,宽仅8米左右的道路两旁已聚满了摆摊的菜贩,市民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这个俨然“小市场”的摆卖点里,胡萝卜、菜心、黄瓜、空心菜、节瓜等等时菜应有尽有,价格也较30米外的午阳市场档口低0.3元-0.5元/斤。南都记者沿路看到,多数菜贩年约40-50岁,肩挑的担子里仅有10多斤蔬菜,贩菜的三轮车和摩托车上蔬菜也不过数十斤。来自三洲附近的一名谢姓菜农介绍,该摆卖点已存在多年,卖菜人多是附近的菜农,因年纪大、没有技能,只能靠卖菜维持生计。

南都记者了解到,游离于市场之外的流动菜贩,并不仅仅在高明区各市场外存在,在佛山市其他各区乃至珠三角其他城市,“走鬼菜”都大有市场。在禅城区华安市场、南海区罗村罗湖市场、三水乐平南边市场等诸多市场之外,都能见到流动菜贩的身影。更有甚者,因市场周边流动菜贩众多,出现市场档口“主不敌客”的混乱局面。今年6月初,因走鬼摆卖经营猖獗,三水乐平南边市场内8成正规档主无奈退档,令市场管理方叫苦不迭。

在南都记者调查中,多数市场外的临时摆卖点,流动菜贩均反映“很少被要求抽检”,也有菜贩称“从来未被抽检过”。午阳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因没有权限,他们无法对市场外的流动菜贩进行抽检;而且流动菜贩并不固定卖菜地点,很难对其蔬菜取样抽检,“他们就那么10多斤菜,要是等我们出检测接过来,他们早就卖完回家了”。该区工商局市场股股长冯卫勋介绍称,因这些流动摊贩没有营业执照,不具备经营资格,有关部门不会对这些走鬼档的蔬菜进行抽检,只能予以取缔。按照职权划分,工商和农业部门对市场内流通的蔬菜安全进行把关,但市场外的流动菜贩,一般是由城管部门来处理。

  • 上一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