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塌菜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塌菜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清《植物名实图考》中载有乌金白,云:"乌金白即菘菜之黑叶者。湖南产者,叶圆少皱,色青黑有光,味稍逊,其箭杆白与它处同。"据描述及所附之图,确为本种。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塌棵菜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narinosa Bailey采收和储藏: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抽薹前,可渐次采收。 |
拼音注音
Tā Cài
出处
清《植物名实图考》中载有乌金白,云:"乌金白即菘菜之黑叶者。湖南产者,叶圆少皱,色青黑有光,味稍逊,其箭杆白与它处同。"据描述及所附之图,确为本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塌棵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narinosa Bailey
采收和储藏: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抽薹前,可渐次采收。
原形态
塌棵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粗大,顶端有短根颈。一年生基生叶莲座状,叶柄白色;叶片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0-20cm,宽8-10cm,黑绿色,有光泽,不裂或有1-2不显着的裂片位于基部,显着皱缩,质厚,全缘或疏生圆齿,背面偶有稀疏的刺毛,中脉宽,有纵条纹。翌年春天抽茎,丛生;植株上部分枝,高约30-70cm,无毛。茎生叶长圆状卵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面平展,基部抱茎。总状花序生于枝顶;萼片4,黄色;花瓣4,淡黄色,倒卵形,长4-5mm,具脉纹,基部具短爪;雄蕊6;2枚稍短,长雄蕊长2.5-3mm,短雄蕊长2-2.5mm;雌蕊1,子房圆柱形,略呈四棱形,长2-2.5mm,花柱细,柱头膨大,扁圆形。长角果长圆柱形,长2-4cm,果瓣扁平,中脉及网状侧脉明显,先端具短而粗的喙。种子球形,深棕色或红棕色,并具蜂窝状纹。花期3-4月,果期4-5月。
化学成分
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carotene),核黄素(rifoflavine),烟酸(nicotinicacid),维生素(vitamin)C等。
归经
肝;脾;大肠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滑肠通便。主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炒、煮食。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