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公鱼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公鱼 |
拉丁名 | Gōnɡ Yú |
英文名 | |
别名 | 弓鱼、工鱼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活于多水草、泥底的静水中,产卵期6~7月。分布云南的洱海和澜沧江水系。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姚可成《食物本草》 |
更多 | 为鲤科动物云南裂腹鱼的肉。 |
《中药大辞典》:公鱼
拼音注音
Gōnɡ Yú
别名
弓鱼、工鱼(《大理府志》)。
出处
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云南裂腹鱼的肉。
生境分布
生活于多水草、泥底的静水中,产卵期6~7月。分布云南的洱海和澜沧江水系。
原形态
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头呈锥形,口下位。下唇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2叶,无明显的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等长,较眼径略长或相等。吻须的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颉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鳞细小,腹部自鳃峡至胸鳍末端下方裸露无鳞;侧线鳞较体鳞为大,臀鳍和肛门两侧均有大鳞。背鳍Ⅲ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Ⅱ5。体背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不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
性味
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
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妇人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痫,丹毒。"
备注
云南地区所称的"公鱼",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大理裂腹鱼。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