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皮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黄皮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救驾、臭条子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溪边疏林或常绿阔叶林中。资源分布:发布于西南及湖北、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圆叶梾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oblonga (Wall.)Sojak[Cornus oblonga Wal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Huánɡ Pí
别名
救驾、臭条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圆叶梾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oblonga (Wall.)Sojak[Cornus oblonga Wal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溪边疏林或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发布于西南及湖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16m。树皮灰褐色,平滑;2年生以上枝条有疏生皮孔,密被绢状灰色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6-19mm,密被灰色绢状毛;叶片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3cm,宽1.6-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反卷;侧脉4-5对。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长5-6.5cm;花小,乳白色;萼齿三角状卵形,长于花盘;花瓣长圆形;雄蕊4;子房倒圆锥形,有疏生短柔毛。核果球形,黑色,直径5-6mm。花期9-10月,果期次年5-6月。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主风寒湿痹;腰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