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小蓟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草部下 |
中文名 | 大小蓟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大小蓟·《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味甘、苦,气温。一云气凉。无毒。虽系两种,气味不殊。随处田野俱生,北平(今顺天)出者力胜。盖蓟门以蓟取名,则可征矣。凡资治疗,用须采根。大蓟高三四尺余,叶多青刺而皱。花开如髻,赤若红蓝,北人因之,呼为千针草也。破血捷,消肿奇。吐衄唾咯立除,沃漏崩中即止。去蜘蛛蝎子咬毒,平 突痛甚痈疽。并捣烂绞浓汁半瓯,搀童便或醇酒饮下。小蓟鱼高尺许,花亦如前,但叶略差,有刺不皱。仅理血疾,不治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