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虎头兰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虎头兰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树茭瓜、树蕉瓜、折鹤兰、野芭蕉、牛屎别草、大甩头、黄壳鱼子兰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附生于树上。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虎头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虎头兰硕大,多红丝,心尤斑烂,有色无香,能耐霜雪。”并附图。从其图文看,当是本种。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虎头兰的根(假鳞茎)、全草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Reichb.f.[C.grandiflorum Griff.]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Hǔ Tóu Lán
别名
树茭瓜、树蕉瓜、折鹤兰、野芭蕉、牛屎别草、大甩头、黄壳鱼子兰
出处
虎头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虎头兰硕大,多红丝,心尤斑烂,有色无香,能耐霜雪。”并附图。从其图文看,当是本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虎头兰的根(假鳞茎)、全草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Reichb.f.[C.grandiflorum Grif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附生于树上。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
原形态
虎头兰,附生植物。假鳞茎粗壮,长椭圆形,稍扁。叶7-8枚丛生,宽带状,薄革质,长达90cm,通常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对合而互抱,全缘。花葶近直立,常短于叶,疏生6-12朵或更多朵花;花苞片长约5mm;花梗连子房长约4cm;花浅黄绿色,稍有桂花香气;中萼片近长圆形,长4.5-6cm,宽1.2-1.8cm,黄绿色,背面基部有紫褐色晕;侧萼片斜长圆形,稍窄;花瓣比萼片窄,宽5-12mm,浅黄绿色,基部有紫红色小斑点;唇瓣略有短爪,3裂,侧裂片直立,具紫红色条纹,中裂片略反折,边缘波状,唇盘上表面被短柔毛,2条褶片平行,生长毛;合蕊柱很长,长3-4.2cm。花期2-3月。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散瘀消肿;止血。主肺热咳嗽;肺结核;肺炎;气管炎;喘咳;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