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中药材【石胡荽】功效与作用_本草纲目草部_本草纲目中草药大全

时间 : 02-28 投稿人 : 植物资料网 点击 :
物种 石胡荽
门类 中药材·《本草纲目》·草部
中文名 石胡荽
拉丁名
英文名
别名 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保护级别
备注 石胡荽·《本草纲目》·李时珍
更多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草纲目石胡荽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7、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