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乌韭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乌韭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乌韭·《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味甘,寒,无毒。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疗黄胆,金疮内塞,补中益气,好颜色。生山谷石上。
陶隐居云∶垣衣亦名乌韭,而为疗异,非是此种类也。唐本注云∶此物即石衣也,亦曰石苔,又名石发。生岩石阴不见日处,与卷柏相类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乌韭,烧灰沐发令黑,生大石及木间阴处,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石衣,涩,冷,有毒。垣衣为使,烧灰沐头长发。此即是阴湿处山石上苔,长者可四、五寸,又名乌韭。
苏云石苔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