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三楞筋骨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三楞筋骨草 |
拉丁名 | Sān Lénɡ Jīn Gǔ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田边、路旁、山坡等干燥或潮湿的地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
更多 | 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夏、秋季采全草,晒干备用。 |
《中药大辞典》:三楞筋骨草
拼音注音
Sān Lénɡ Jīn Gǔ Cǎo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夏、秋季采全草,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路旁、山坡等干燥或潮湿的地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状茎木质而匍匐,被紫色鳞片,秆散生,三棱形。叶线形,长30~40厘米,宽6~lO毫米,稍粗糙;叶鞘纸质,近秆基部的鞘紫红色,鞘端有裂齿3,无翅,在秆中部的鞘具1~3毫米宽的狭翅;叶舌半圆形而短,被紫色髯毛。圆锥花序由顶生和1~3个相距梢远的侧生枝圆锥花序组成;花序轴与分枝被疏柔毛;小苞片刚毛状;小穗多数,单生,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紫褐色,单性;雄小穗鳞片厚膜质,下部的几片具龙骨状突起,有锈色条纹;雄花具雄蕊3枚;雌小穗常生于分枝基部,鳞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雌蕊柱头3裂。小坚果球形或近卵形、钝三棱形,先端微尖,白色或淡褐色,表面具四至六角形的网纹,被微毛。抽穗期6~8月。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除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筋骨痛,瘫痪、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