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土人参 |
---|---|
门类 | 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文名 | 土人参 |
拉丁名 | Tǔ Rén Shēn |
英文名 | |
别名 | 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常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岩石缝中。我国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之。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T. patens (L.)Willd.;T. crassifolium auct. non Willd],以根和叶入药。秋、冬季挖根洗净 |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人参
拼音注音
Tǔ Rén Shēn
别名
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
来源
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T. patens (L.)Willd.;T. crassifolium auct. non Willd],以根和叶入药。秋、冬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则随时可采,或秋季采集,晒干或蒸后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常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岩石缝中。我国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之。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60厘米。根粗壮,有时多分枝,旁生纤细的侧根,全体肉质,表面棕褐色,内部乳白色。茎直立,下部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单叶互生,叶片肉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基部渐次狭窄而成短柄,全缘,两面绿色而光滑。夏季开淡紫红色小花,集成顶生或测生疏散的圆锥花序,多呈二歧分枝。萼片2,卵形;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雄蕊15~20个;雌蕊子房上位,球形,1室,柱头3深裂。朔果近圆球形,熟时灰褐色。种子细小,多数,黑色,有突起。
栽培
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温暖潮湿环境和腐殖质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区生长较好。种子繁殖,春季条播,行距1尺,覆土1~2分,保持土壤湿润,半个月左右出苗,苗出齐后可间苗1~2次,株距保持3~4寸。6、7月各锄草一次。幼苗期、开花期各应追施人粪尿一次。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