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崇原》·卷下\本经下品 |
中文名 | 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志聪·清(公元167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蓄·《本草崇原》·张志聪 |
更多 |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朝代:清·康熙十三年;年份:公元1674年。 |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 蓄一名扁竹,处处有之,多生道旁,春时蔓延布地,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箬,茎促节,节紫赤似钗股。三月开细红花,如蓼蓝花状,结细子,炉火家烧灰炼霜用。)
《金匮要略》曰∶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盖口乃脾窍,脾属四肢, 蓄禀火气而温土,故主治脾湿之浸淫。充肤热肉之血,不淡渗于皮毛,则为疥瘙。 蓄禀东方之木气,故主治疥瘙,浸淫可治,则疽痔亦可治矣。疥瘙可治,则三虫亦可治矣。缘其禀木火之气,通利三焦,从经脉而达于肌腠皮肤,故主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