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乌药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乘雅半偈》·第十帙 |
中文名 | 乌药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卢之颐·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乌药·《本草乘雅半偈》·卢之颐 |
更多 |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宋开宝)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中恶,心腹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核】曰∶生岭南邕州、容州,今台州、雷州、衡州皆有,以天台者为胜。本似茶而高,又似樟而矮,皮木亦作樟气,叶微圆而尖,面青背白,状类 。四五月开花细碎,淡黄灰白。六七月结实似冬青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仁香微苦。根似山芍药,及乌蹄根,色黑褐。中心作车毂纹,形如连珠者佳。
【 】曰∶乌药气秉阳暄,中纹似毂,而日魄为乌,堪天行,舆地道,诚扶轮佳气也。
故主根身之中,或气或血,或内所因,或外所因,或馨饪之邪,或死厉之属,阴凝留碍,有妨生气者,仗此阳暄,以之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