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透骨消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大透骨消 |
拉丁名 | Dà Tòu Gǔ Xiāo |
英文名 | |
别名 | 透骨消、满山香、透骨草、岩子果、香叶子、炸山叶、冬青叶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3600m的干燥向阳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地檀香的根、叶、果实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forrestii Diel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切片,夏季采叶,秋季采果实,晒干。 |
《中华本草》:大透骨消
拼音注音
Dà Tòu Gǔ Xiāo
别名
透骨消、满山香、透骨草、岩子果、香叶子、炸山叶、冬青叶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地檀香的根、叶、果实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forrestii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切片,夏季采叶,秋季采果实,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3600m的干燥向阳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4m。树皮灰黑色,常呈片状脱落;枝粗糙,小枝红色或绿色,有浓厚的香气。单叶互生;叶柄粗短,褐色,具槽;叶片薄革质,长圆形、狭卵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表面亮绿色,背面色淡,微苍白或干后成黄棕色,密被锈色腺点,边缘具疏锯齿,齿尖具褐色腺点,中脉在表面微下陷,连同侧脉、网脉均明显,侧脉5对,弧形上举,在背面隆起。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长,长2-5cm,密被细柔毛,花多而密集;花梗粗而极短,被白色细柔毛;小苞片2,对生,生于花梗下部,宽三角形,背有脊,腹面被白色绒毛,边缘有睫毛;花萼浅盘状,5深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具硬尖头;花冠白色,坛形,口部5浅裂,裂片微反卷;雄蕊10,花丝下部宽扁,花药2室,每室先端有芒;子房球形,被白色微毛,柱头略成头状。桨果状蒴果,球形,成熟时暗蓝色。种子多数,淡黄色,极细小。花期4-7月,果期8-11月。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健脾利水。主风湿痹证;四肢瘫痪;水肿;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