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抓地虎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抓地虎 |
拉丁名 | Zhuā Dì Hǔ |
英文名 | |
别名 | 劲直小阴地蕨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劲直阴地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trychium strictum Underw.[Osmundopteris stricta Nishida]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中华本草》:抓地虎
拼音注音
Zhuā Dì Hǔ
别名
劲直小阴地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劲直阴地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trychium strictum Underw.[Osmundopteris stricta Nishid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0-55cm。具直立而短的根茎和肉质粗壮的长根。总叶柄长25-30cm,多汁,淡绿色;营养叶宽三角形,长约18cm,基部宽24-30cm,呈二至三回羽状分裂;侧生羽片7-8对,近对生,斜出,基部1对最大;一回羽片卵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裂片宽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羽轴及小羽轴具狭翼及褐色疏长毛。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生出,长几等于营养叶或较短,柄长5-6cm。孢子囊穗长7-12cm,线状披针形,一回羽状分裂;小穗长约lcm,密集向上,光滑无毛。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