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乌贼鱼骨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乌贼鱼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乌贼鱼骨·《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乌贼鱼骨_图缺)
味咸,微温。无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令人有子。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肉味酸,平,主益气强志。生东海池泽。取无时。(恶白蔹、白芨、附子。)
陶隐居云∶此是 (音剥)乌所化作,今其口脚具存,犹相似尔。用其骨亦炙之。其鱼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唐本注云∶此鱼骨,疗牛、马目中障翳,亦疗人目中翳,用之良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乌贼鱼骨,主小儿痢下,细研为末,饮下之。亦主妇人血瘕,杀小虫并水中虫,投骨于井中,虫死。腹中墨,主血刺心痛,醋摩服之。海人云∶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其形一如算袋,两带极长,墨犹在腹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 乌所化也,今目口尚在背上,骨浓三、四分,今出越州。苏恭引《音义》云∶无 字,言是鸭字,乃以《尔雅》中鹎 。一名雅乌,小而多群,腹下白者为之。《图经》又云∶背上骨浓三、四分,则非水乌也。今据《尔雅》中自有 、乌 ,是水乌。似 ,短颈,腹翅紫白,背上绿色,名字既与《图经》相符,则 乌所化明矣。药性论云∶乌贼鱼骨,使,有小毒。止妇人漏血,主耳聋。孟诜云∶乌贼骨,主目中一切浮翳。细研和蜜点之。又,骨末治眼中热泪。日华子云∶乌贼鱼,通月经。骨疗血崩,杀虫。心痛甚者,炒其墨,醋调服也。又名缆鱼,须脚悉在眼前,风波稍急,即以须粘石为缆。
图经曰∶乌贼鱼,出东海池泽,今近海州郡皆有之。云是 (音剥)乌所化,今其口脚犹存,颇相似,故名乌贼,能吸波 墨以溷水,所以自卫,使水匿不能为人所害。又云∶性嗜乌,每暴水上,有飞乌过,谓其已死,便啄其腹,则卷取而食之,以此得名,言为乌之贼害也。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只一骨,浓三、四分,似小舟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带,可以自缆,故别名缆鱼。《南越志》云∶乌贼有碇,遇风便虬前一须下碇而住碇,亦缆之义也。腹中血及胆,正如墨,中以书也,世谓乌贼怀墨而知礼,故俗谓是海若白事小吏。其肉食之益人,取无时。其无骨者名柔鱼。又更有章举、石距二物,与此相类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贵重,然不入药用,故略焉。
食疗云∶骨,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令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良。其骨能消目中一切浮翳。细研和蜜点之,妙。又,点马眼热泪甚良。久食之,主绝嗣无子,益精。其鱼腹中有墨一片,堪用书字。雷公云∶凡使,勿用沙鱼骨,缘真相似,只是上纹横,不入药中用。凡使,要上纹顺,浑用血卤作水浸,并煮一伏时了,漉出,于屋下掘一地坑,可盛得前件乌贼鱼骨多少,先烧坑子,去炭灰了,盛药一宿,至明取出用之,其效倍多。圣惠方∶治伤寒热毒瓦斯攻眼,生赤白翳。用乌贼鱼骨一两,不用大皮,杵末,入龙脑少许令细,日三、四度,取少许点之。外台秘要∶治 疡风及三年。酢磨乌贼鱼骨,先布磨肉赤,即敷之。千金方∶治妇人小户嫁痛。乌贼骨烧末,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又方∶治丈夫阴头痈,师不能治。乌贼骨末粉敷之,良。经验方∶治疳眼。乌贼鱼骨、牡蛎并等分,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猪子肝内煮,肝熟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两服。子母秘录∶治小儿重舌。烧乌贼鱼骨和鸡子黄,敷之喉及舌上。南越记∶乌贼鱼自浮于水上,乌见以为死,往啄之,乃卷取入水,故谓乌贼。今鸦乌化为之也。素问云∶乌贼鱼,主女子血枯。丹房镜源∶乌贼鱼骨,淡盐。
衍义曰∶乌贼鱼,干置。四方∶人炙食之。又取骨镂为细。研细,水飞,澄下,比去水,晒干之,熟蜜和得所,点目中翳,缓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