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银柴胡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山草部 |
中文名 | 银柴胡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银柴胡·《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甘微寒,无毒。银州者良。今延安府五原城所产者,长尺余,肥白而软。北地产者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勿令犯火,犯火则不效。
发明银柴胡行足阳明、少阴,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入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