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酸不溜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酸不溜根 |
拉丁名 | Suān Bù Liū Gēn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
更多 | 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根。春、秋挖取,晒干。 |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根
拼音注音
Suān Bù Liū Gēn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根。春、秋挖取,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酸不溜"条。
化学成分
含鞣质。又含蒽醌,氨基酸,有机酸及酚呈阳性反应,醛酮反应不明显,生物碱阴性。
药理作用
抑菌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O88B7、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均中敏,卡他球菌、大肠杆菌O125B15,均低敏。
性味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酸甘,温。"
功能主治
①《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寒,温肾。治寒疝,阴囊出汗。"
②《中草药通讯》:"治胃痛,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3~5分。外用:煎水熏。
复方
治寒疝,阴囊出汗:酸不溜根(鲜)五两至一斤。水二斤,熬成一斤,趁热装入罐中,用热气熏患部,熏时用被围上,熏一至二小时(全身出汗为好)。经群众应用,一般二至三次可愈。(《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