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堆莴苣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堆莴苣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铁麻、江维草、山活血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堆莴苣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sororia Miq.[Mycelis sororia (Miq.) Nakai;Lactuca diuersifolia Va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拼音注音
Duī Wō Jù
别名
铁麻、江维草、山活血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堆莴苣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sororia Miq.[Mycelis sororia (Miq.) Nakai;Lactuca diuersifolia Va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
原形态
堆莴苣 多年生草本,高150cm。茎无毛,上部呈开展或狭窄的圆锥状分枝。叶互生;下部叶早落,叶柄有翅,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顶裂片三角状戟形或宽卵形,侧裂片通常2对;茎中上部叶不分裂,叶柄较宽,叶片三角状戟形,卵形或长椭圆形;全部叶基部一扩大成耳状、心形或时节形抱茎,边缘有短芒状齿,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头状花序多数,含8-12个小花,在茎顶排成开展或狭窄圆锥花序;舌状花紫蓝色。瘦果长椭圆形,黑色,几不压扁,无边缘,有比值肋14条,近无喙,但上部渐窄,冠毛短,白色,全部同形。花果期4-8月。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主疮疖肿毒;蝮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