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火焰子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火焰子 |
拉丁名 | Huǒ Yàn Zǐ |
英文名 | |
别名 | 蔓乌药、羊角七、草乌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低山至中山的山坡灌丛或林下湿地。分布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和山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陕西中草药》 |
更多 | 为毛茛种植物松潘乌头的块根。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和须根,晒干。 |
《中药大辞典》:火焰子
拼音注音
Huǒ Yàn Zǐ
别名
蔓乌药、羊角七(《陕西中草药》),草乌(《宁夏中草药手册》)。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种植物松潘乌头的块根。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和须根,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至中山的山坡灌丛或林下湿地。分布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和山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近圆柱形,长约3.5厘米,常2个并生,外皮黑褐色,生少数须根。茎长达1.5米,分枝,无毛或近无毛。叶互生,五角形,长5.8~10厘米,宽8~12厦米,3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渐尖,近羽状浅裂,具缺刻状牙齿,侧生裂片2深裂。总状花序腋生和顶生;具2~9花,无毛或疏生微柔毛;花蓝紫色,花梗长2~4厘米;小苞片钻形;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盔形,高1.8~2.2厘米,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3~1.5厘米;花瓣2,无毛或疏生短毛,距长1~2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无毛或疏被小毛。蓇葖果5个。
炮制
参见"草乌头"条。
性味
辛,温,有毒。
①《陕西中草药》:"味辛微苦,性温,有大毒。"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辛,热,剧毒。"
注意
①《陕西中草药》:"服药后忌烟、酒、浆水及辛热饮食两小时。高烧患者及孕妇忌服。"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反半夏、天花粉、瓜蒌、白蔹、白芨、贝母。"
功能主治
《陕西中草药》:"止痛,解痉,麻醉,败毒,祛风湿,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劳伤,风湿性关节炎,无名肿毒,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厘(须同用三倍量桃儿七);研粉,1~3厘(凉开水送下)。外用:以水、酒或醋磨汁涂,或研粉调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