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柏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思辨录》·卷四 |
中文名 | 黄柏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周岩·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黄柏·《本草思辨录》·周岩 |
更多 | 作者:周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黄柏为五脏肠胃清湿热之药,表里上下俱到。表有热可治,表不热而里热亦可治。色黄入肠胃,皮入肺,微辛亦入肺,气味俱浓,性寒而沉入肝肾,入胃则亦入脾,入肾则亦入心。
本经所以主五脏肠胃中结热也。性寒已热,燥则除湿,故本经所列黄胆、肠痔、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属湿热之 别录又补出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则所谓五脏肠胃者悉备矣。大抵湿下溜而火上出,别录所主虽不属湿,而其因未始非湿。观仲圣栀子柏皮汤、大黄硝石汤治黄胆,为阳明病。白头翁汤治热痢,乌梅丸治呕吐久痢,为阳明兼厥阴病。外台大黄汤,更治天行壮热,黄柏一味,实赅五脏肠胃,故其用颇广。若以治少阴与萸地知母为伍,则肾中不必有湿,否则如其分以施之,必得如二妙散为当。盖苦燥之物,无不劫阴,以黄柏为滋阴之剂者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