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蕺(音戢)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卷二十九(短集之) |
中文名 | 蕺(音戢)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蕺(音戢)·《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蕺(音戢)_图缺)
味辛,微温。主蠼(音劬) 溺疮,多食令人气喘。
陶隐居云∶俗传言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唐本注云∶此物叶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孟诜云∶蕺菜,温。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不可食。日华子云∶蕺菜,有毒。
淡图经曰∶蕺菜,味辛,微温。主蠼 溺疮。山谷阴处湿地有之。作蔓生,茎紫赤色。叶如荞麦而肥。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然不宜多食,令人气喘,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素有脚弱病尤忌之。一啖令人终身不愈。关中谓之菹菜者是也。古今方∶家亦鲜用之。
经验方∶主背疮热肿。取汁盖之,至疮上开孔以歇热毒,冷即易之,瘥。